1930年,红军军委书记罗南辉被捕,敌人还没有用刑,他自己就先招了,为了试探他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7-24 19:14:20

1930年,红军军委书记罗南辉被捕,敌人还没有用刑,他自己就先招了 ,为了试探他,敌人放他出狱,没想到他却说:“求求你们别放我走, ”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四川的万县,在那个阴冷的秋天,街头巷尾都弥漫着肃杀的气息,国民党的“清共”行动像一张巨网,正悄无声息地收紧,就在这座城市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时候,一个衣衫褴褛、满脸风尘的男人走进了城门,他的步伐踉跄,神情疲惫,像极了一个流浪汉,可没人知道,这个“乞丐”打扮的人,正是中共中央派到川东的地下工作者——罗南辉。   他这次的任务,是要重建被敌人摧毁殆尽的川东地下党组织,他肩上的担子极重,但他手中却几乎一无所有,只有一封没有抬头、没有落款的信,这封信,是他与组织接头的唯一凭据,也是他被捕时致命的证据。   他原本是要去茶馆与同志接头,却在刚坐下不久,就被几名便衣特务团团围住,他们翻遍了他的破旧行李,终于从一条缝里搜出了那封信,虽然信上没有任何明确的名字或地址,但内容明显不寻常,特务们立刻将他押往反省院,准备逼供。   按常理说,一个党的高级干部在被捕后,往往会选择沉默,或者在酷刑下被迫交代,但罗南辉既没有沉默,也没有硬撑,他选择了一条出人意料的路,他主动交代自己只是个送信的小角色,说每月靠这种跑腿工作挣几块钱糊口,他还详细编造了送信的路线、收信人的外貌、接头的过程,甚至交代了几个早已废弃的联络点。   这一连串的“合作”,让敌人一时间摸不着头脑,他们开始怀疑,这样一个胆小怕事的人,真的是他们苦寻不着的“赤匪要犯”吗?于是,审讯没有继续升级,而是转向了观察。   在监狱中,罗南辉的伪装更加彻底,他每天抢着干最脏最累的活,扫院子、倒马桶,从不喊苦;他甚至还主动教识字不多的看守读报纸,他在敌人面前像个唯唯诺诺的囚徒,低声下气,毫无威胁,但到了夜深人静,他便悄悄为受伤的同志包扎伤口,还暗中传递信息,鼓励大家坚守信念。   敌人并未完全放松警惕,有一次,他们在他面前拷打另一名革命者,想看看他的反应,他立刻缩在墙角,浑身颤抖,嘴里念叨着自己只是个送信的、什么都不知道,他的表演几近炉火纯青,敌人最终把他归类为“无关紧要的小人物”。   这一关,就是整整一年,罗南辉一边隐藏身份,一边观察监狱布局,暗中摸清了各个岗哨的规律,甚至与同样被关押的同志建立起秘密联系,他从未露出一点真实身份的破绽,敌人对他逐渐放松了警惕,甚至允许他在院子里自由活动。   1931年,一次机会终于出现,监狱开始释放一批所谓“轻罪犯”,罗南辉的名字赫然在列,按照常理,这本该是他重获自由的时刻,但他却做出了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决定——他请求留下,他跪在地上哀求,说自己在外无亲无靠,反而在监狱里有饭吃、有地方住,典狱长见他一副贪生怕死的样子,更加确信他不是个危险分子,便同意了他的请求。   这其实是他精心设计的一步棋,彼时川东地下党刚刚恢复联系,他若突然出狱,极可能引起敌人注意,反倒打草惊蛇,不如继续等待更合适的时机,他的“留恋牢狱”最终让敌人彻底放松了警觉。   几个月后,罗南辉终于被释放,出狱时,他还一脸感激地向看守鞠躬作揖,一副依依不舍的模样,而一走出监狱大门,他立刻换了模样,迅速与党组织取得联系,重新投入到川东地区的地下斗争中。   他用整整一年的时间,在牢狱中演了一出没有观众的戏,没有剧本,也没有灯光,只有敌人看不穿的伪装和他近乎偏执的坚持,他深知,只要自己暴露,整个组织都将被牵连,于是他宁愿在墙角瑟缩,也不让敌人从他身上找到蛛丝马迹。   出狱后的罗南辉没有半点懈怠,很快被调往前线,他参与组建红三十三军,并担任副军长,负责川东地区的军事行动,在战场上,他再也不是那个“胆小怕死”的送信人,而是冲锋在前、英勇果敢的指挥官。   1933年,他带领部队痛击川军,在几场重要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曾经在监狱里吃窝窝头、装疯卖傻的他,如今手握钢枪,带领数百红军士兵冲锋陷阵,他的转变令人惊叹,却又合情合理,他在监狱里的忍耐和伪装,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   1936年,红军长征途中,为掩护部队安全转移,他带领敢死队在华家岭与敌军激战,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他毫不退缩,最终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二十八岁。   后来,当人们在整理他留下的遗物时,发现一枚红星军帽徽和一块已经发霉的窝窝头,没人知道他为何要把这块粗粮藏到最后,也许是在提醒自己,正是靠那年牢狱中的窝窝头,他才挺过了最危险的时刻。   信息来源:新华社——喋血长征的青年将军——罗南辉    

0 阅读:171

猜你喜欢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