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来到了和美国的总决赛,中国现在面对的威胁,主要来自战争和经济收割。美国似

烟雨故人归期 2025-07-24 20:27:25

中国已经来到了和美国的总决赛,中国现在面对的威胁,主要来自战争和经济收割。美国似乎认为,他们有办法让中国经济出现大的波动,然后像当年低价接手苏联资产那样,稳住美元的地位。但如果事情没按他们的计划发展,可能就会冒险挑起冲突。不过,中国不是苏联,也不是日本,这场对决的结局,恐怕和美国预想的完全不同。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经济如日中天,汽车、半导体横扫全球,美国一看急眼了,1985年拉着五国签了《广场协议》,强迫日元大幅升值。 日元兑美元从240:1飙升到120:1,日本出口企业瞬间被掐住脖子。 美国还联合盟友对日本半导体产业下黑手,1989年签订《美日半导体协议》,要求日本开放市场、限制出口份额。 日本企业被迫让出全球半导体市场的半壁江山,东芝、NEC等巨头元气大伤。 更狠的是,美国通过金融手段制造泡沫,日本央行被迫降息,大量资金涌入股市楼市,最终在1990年代泡沫破裂,日本被迫陷入“失去的三十年”。 至于和苏联斗争时,美国就用了三招:第一招是军备竞赛拖垮经济,1983年推出“星球大战”计划,逼着苏联把GDP的20%投入军事,民生工业严重萎缩。 第二招是石油价格战,1985年美国联合沙特把油价从30美元一桶砸到10美元,苏联每年损失500亿美元石油收入,外汇储备枯竭,连粮食都买不起。 第三招是内部瓦解,美国通过扶持反对势力、制造民族矛盾,最终让苏联在1991年轰然解体,西方资本趁机低价收购苏联资产,这招“经济绞杀+颜色革命”堪称毒辣。 但如今的中国,和当年的苏联、日本根本不一样,就先从经济结构看,日本是出口导向型,苏联则是靠卖资源过日子,中国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球60%,5G基站数量占全球60%以上,产业链韧性远超日苏。 军事上,中国有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2025年“福建”号航母正式服役,南海岛礁上的机场和雷达站形成立体防御网。 美国航母再想来耀武扬威,得先掂量掂量中国的东风导弹和歼-20战机。 美国现在想制裁中国,难度比当年大得多。 对日本,美国能直接逼签城下之盟;对苏联,能卡住石油命脉,可中国手里有三张王牌:第一是稀土。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37%,镓、锗等关键材料出口管制,能直接掐住美国半导体和军工的脖子。 第二是市场,2024年中美贸易额仍达6900亿美元,美国农民、芯片企业都指着中国市场吃饭,制裁等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第三是人民币国际化,2024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覆盖109国,在东盟贸易结算中占比超过20%,美元霸权根基在松动。 而且美国自己的烂摊子也不少,现如今他们的国债规模,已经突破36万亿美元,利息支出1.1万亿美元,超过国防预算,成了联邦第三大开支。 产业空心化严重,制造业占GDP比重只剩8.4%,70%的药品原料、90%的消费电子依赖中国供应链。 盟友也靠不住,欧盟对美国加征关税一肚子火,2024年中欧贸易逆势增长3.5%;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到南海转了一圈,最后只能灰溜溜绕道澳大利亚。 不过我们也不能得意忘形,还要重视自身面临的挑战,房地产泡沫、地方债务、人口老龄化都是硬骨头。 2025年地方政府债务余额51.25万亿元,65岁以上人口占比15%,社保支出压力越来越大。 但中国的应对措施很实在:财政政策靠前发力,上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发行1.5万亿元,重点支持新基建和民生项目。 科技攻坚也在不断推进,28nm以下芯片自给率从15%提升到21%,华为麒麟芯片实现突破;消费刺激真金白银,7月启动的1380亿元补贴直接打到老百姓卡上,家电以旧换新最高补2000元…… 中美如今这场对决,更像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 美国想速战速决,可中国有“五年计划”的战略定力,从“一带一路”到RCEP,从新能源革命到数字经济,中国在构建新的增长极。 反倒是美国在两党掐架、债务爆表、盟友离心中挣扎,只能靠加息和制裁续命。 就像2025年7月南海那场博弈,中国电子侦察船在黄岩岛转了一圈,菲律宾海警干瞪眼,美国航母也只能装看不见。 这既是实力的差距,也是耐力的较量。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规律总是相似的,美国想用冷战思维遏制中国,可时代变了。 中国不是苏联,不会被军备竞赛拖垮;也不是日本,不会任人摆布汇率。 这场马拉松,拼的是制度韧性、产业根基和民心士气。 中国有14亿人拧成一股绳,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托底,还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美国的霸权,该歇歇了。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60
烟雨故人归期

烟雨故人归期

感谢大家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