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军方媒体报道,中国的霹雳S型空空导弹已经问世,2020年立项历经5年2025

爱心扯体育 2025-07-25 06:12:25

美媒军方媒体报道,中国的霹雳S型空空导弹已经问世,2020年立项历经5年2025年终于研制成功,它的成功打破了空空导弹只能射程500公里的神话。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过去几十年里,空空导弹的射程普遍就在100公里左右晃悠。即使是美国最新的AIM-120D,也就是射程180公里、速度4马赫,已经算是高配了。 但中国这款霹雳S直接冲到800公里,而且飞行速度达到了9马赫,相当于每秒飞2.5公里左右。 这是什么概念?就是你从厦门发射,一分钟多一点就飞到了武汉的距离。 要知道,800公里射程不是普通的“打远点”的事儿,它完全改变了游戏方式。传统空战讲究“谁先发现谁,谁先开火谁赢”,那现在霹雳S的逻辑就是:“你还没发现我,我导弹已经发出去了”。 如果对方靠的是500公里探测距离的预警机,那压根就摸不到你,你就已经打它了。 比起射程和速度,霹雳S最狠的一点是它的作战思路——不是拿来干战斗机的,而是专门用来打预警机。预警机是什么?就是整个空中作战体系的“指挥官”,负责指挥调度、目标识别、引导导弹,等于是整个空军的“眼睛+大脑”。 而现在,中国的霹雳S能在800公里外把你这颗“脑袋”给摘掉,而且你连它在哪儿都不知道。这就好比你上战场,还没开火,敌人狙击手就在山头远远地把你的指挥官点名干掉了。剩下的士兵立刻群龙无首,不知所措。 美军的E-3预警机就成了最典型的“靶子”。探测距离撑死500公里,而霹雳S在800公里就能锁定发射,导弹飞到一半雷达才响,剩下几分钟,根本来不及逃。甚至连发出“快跑”的指令都没机会发,全军就跟断网一样,陷入混乱。 霹雳S能做到今天这个级别,背后是中国军工在几个关键领域的突破。不是靠一项技术,而是靠整套体系级的升级。 第一,是斜爆轰发动机。这个词听起来很硬核,说白了就是用普通的航空煤油就能做到9马赫的飞行速度。这类发动机把燃烧效率提升了上千倍,动力更猛,体积更小,不用专门换燃料,通用性也强。 第二,是等离子体天线通信技术。大家可能听说过“黑障”这个概念,意思就是导弹飞得太快、太热,会在表面形成等离子层,外界的雷达、信号就进不来,通信中断。但这项新技术就能突破黑障,实现全程通信和制导控制,保证导弹即便是在高速飞行、俯冲末段时也能稳稳命中。 第三,是耐高温材料和结构优化。霹雳S能承受1200℃以上的高温,这种材料原本是制约高超音速导弹的最大难点。现在,中国把材料搞定了,还把弹体设计得足够小,能塞进隐身战斗机的弹舱,配合歼-36等隐身机型使用,实现隐蔽打击,敌人连在哪儿被打的都不知道。 有了霹雳S,中国的空战打法也开始升级。从单一武器平台,变成了“预警机+北斗导航+高超音速导弹”的整体组合。 比如,空警-3000预警机在后方帮你搜目标,北斗卫星全程提供精确定位,霹雳S导弹由歼-36隐身战机悄悄送出。一旦锁定目标,敌方预警机直接被打成盲人,剩下的战机再好也成了没头苍蝇。 可以说,谁掌握了“先发现、先开火、先命中”的节奏,谁就能掌握制空权。空战已经不是你追我赶绕圈圈,而是系统打系统,比的是发现得早、打得准、体系能不能稳住。 霹雳S的登场,对美军来说绝对不是小事。美军在西太平洋一直自信自己的空中优势,靠的就是强大的预警系统和高效的信息链路。但如果预警机都随时面临被“隔空点名”的危险,那整套体系都得重新设计。 你再先进的战斗机,没有预警机支持,就打不赢信息化战争。而现在,美国的AIM-120D根本不够远,打不到对方,连敌人在哪儿都不一定看得见。面对霹雳S,美国现有的防空体系不敢说完全没用,但肯定压力倍增。 霹雳S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中国空军近20年高速进步的一个缩影。从霹雳-10短距格斗,到霹雳-15中程导弹,再到霹雳-17的远距打击,中国的导弹性能一代代跃升,基本已全面赶超,甚至在一些核心技术上实现了反超。 这背后是中国在高超音速风洞、材料科技、信息通信等一整套技术体系的突破。以前这些东西都是受制于人的短板,现在中国开始从技术跟跑,变成引领者。 以前的空战,靠的是飞行员操作、战机性能,现在的空战是拼谁发现得早、谁打得准、谁能把整个作战体系捏得更紧。霹雳S的出现,是技术换代的结果,更是作战思维的彻底革新。 一枚导弹,射程翻倍,速度翻倍,打掉的却不只是对手的一架飞机,而是对方整个作战体系的神经中枢。这种“体系杀手”,才是真正能改变战争进程的武器。

0 阅读:4
爱心扯体育

爱心扯体育

爱心扯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