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7年,徐霞客因怀念已故妻子,偷偷宠幸了原配的侍女,并让她怀了身孕,谁料,待

小牧童那小罡吖 2025-07-25 09:38:09

1617年,徐霞客因怀念已故妻子,偷偷宠幸了原配的侍女,并让她怀了身孕,谁料,待徐霞客云游回家时,周氏已经被继妻卖了,她生下的孩子没有被认回,谁知,就是这个孩子让徐霞客的名字名垂千古! 徐霞客推开家门时,竹篮里还装着从黄山带回来的奇松标本。继妻正坐在堂屋嗑瓜子,见他回来只抬了抬眼皮:“那丫鬟手脚不干净,早打发了。”他攥着标本的手猛地收紧,标本上的松针簌簌往下掉——他记得周氏给油灯添油时总怕烫着,指尖会轻轻蜷起来,怎么会手脚不干净? 他在镇上找了三天。米铺老板说见过个大着肚子的丫鬟被塞进牛车,往无锡方向去了;摆渡的船工说那丫鬟怀里揣着块玉佩,是徐先生常戴的那块。徐霞客摸了摸腰间空荡荡的玉佩绳,喉头发紧——那是原配妻子留给他的遗物,去年冬天见周氏冻得发抖,顺手解给她暖手的。 这趟云游本是为了散心。原配妻子在世时总帮他整理游记,油灯下她读“黄山石如虎踞”,他就补画石头的纹路。如今案头的游记散了页,继妻嫌墨迹脏,早堆到了柴房。他望着窗外飘的雨,突然觉得这屋子比黄山的悬崖还冷清。 五年后他在雁荡山遇着个挑夫,二十出头的年纪,眉眼间竟有几分熟悉。那挑夫见他背包里露出本《江右游日记》,突然停下脚步:“先生也爱记山水?我娘生前总抄这些,说有个徐先生写得最好。”徐霞客心里一动,问他娘姓什么,挑夫挠挠头:“姓周,临终前给我块玉佩,说要是遇着姓徐的,就把这个还给他。” 玉佩被磨得光滑,边角还缺了块——是他当年不小心摔的。挑夫说娘在无锡乡下靠缝补养大他,总在灯下抄游记,说这些字里有先生的影子。有次发高烧,娘抱着他念“雁荡山瀑布如银河倒悬”,说等他病好就带他来找写这话的先生。 徐霞客把挑夫带回客栈,翻开自己的游记手稿。挑夫指着其中一页:“这句‘石上青苔如古画’,我娘抄的时候总说漏个‘如’字。”他愣住了——原配妻子在世时也总漏写这个字,说“青苔本就是画,不用加如字”。原来有些习惯,会像种子一样落在别人生命里。 这挑夫叫周念徐,后来成了徐霞客的书童。他帮着整理散落的游记,补全被虫蛀的页码,比谁都细心。徐霞客晚年足疾发作,就躺在藤椅上口述,周念徐趴在案头写,笔锋竟和他年轻时有几分像。有人说这书童沾了先生的光,周念徐只是笑笑——他记得娘说过,徐先生的字里有山水,更有人情。 《徐霞客游记》能流传下来,多亏了周念徐。他把散落的手稿重新装订,又补了徐霞客晚年没能写完的西南游记,在每卷末尾都注上“某年某月,先生言于藤椅”。后人读这些文字时,只知徐霞客踏遍山河,却不知那些墨香里,藏着一个丫鬟的惦念,和一个无名之子的坚守。 历史有时很偏心,总把光环给站在台前的人。可那些被遗忘的周氏们,那些默默守护文字的周念徐们,才是让光芒不散的底气。就像雁荡山的瀑布,看得见的是银河倒悬,看不见的是山底千万条溪流的汇聚。

0 阅读:1338

评论列表

一锤定音

一锤定音

21
2025-07-25 14:45

这孩子真可怜,五岁就做了挑夫,

用户17xxx62 回复 07-25 18:30
看清楚了说的是徐霞客这次回来五年后!。

用户10xxx30

用户10xxx30

5
2025-07-25 16:41

五年后看见一个20岁左右的挑夫,而且这个挑夫还是徐霞客与周丫鬟的孩子,叫周念徐,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让人看的糊里糊涂的啊!

小牧童那小罡吖

小牧童那小罡吖

天罡星,北斗七星的斗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