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大哥李瀚章,是个大贪官,一生收受贿赂无数,他搞贪腐有一个特点,绝不让送钱

平原隐者吖 2025-07-25 13:49:20

李鸿章的大哥李瀚章,是个大贪官,一生收受贿赂无数,他搞贪腐有一个特点,绝不让送钱的人吃亏,因而在官场获得了“取之有道”的美誉,一生无人检举告发。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李瀚章是李鸿章的长兄,踏入仕途比弟弟更早。

道光二十九年,他通过拔贡考试,被选为永定知县。

虽然拔贡的名头不如进士响亮,但在选官任用上差别不大,含金量还在举人之上。

李瀚章在知县任上辗转数年,官声尚可,显得廉洁能干。

咸丰三年,曾国藩奉旨组建湘军,次年设立粮台负责军需供应。

李瀚章的父亲李文安与曾国藩是同年进士,两家有世交之谊。

凭借这层关系,加上自身能力,李瀚章很快进入曾国藩视野。

经过考察,曾国藩任命他为总理湘军粮饷,这是个极其重要且容易“捞油水”的职位。

在湘军粮台任上,李瀚章展现出了卓越的理财能力。

当时湘军处境艰难,军饷筹措不易。

李瀚章统筹调度,精打细算,虽然不能让将士们富裕,但基本保证了温饱,维持了军队的运转。

曾国藩对此非常满意,评价他“内方正而外圆通,办事结实周详,甚属得力”。

能在肥差上保持清廉,这在当时实属难得。

凭借曾国藩的赏识和湘军的功绩,李瀚章官运亨通。

一年多便升任直隶州知州,随后又被保举为江西南赣南道道员、广东督粮道、广东按察使、广东布政使等职,一路扶摇直上。

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后,朝廷有意打压湘军集团,曾国藩被迫裁军。

但裁军带来一个棘手问题:欠饷高达五百多万两白银。

曾国藩一时无法筹措如此巨款,导致部分湘军士兵哗变索饷,甚至有人投奔太平军残部。

此时已升任湖南巡抚的李瀚章焦头烂额,所幸哗变很快被镇压。

同治六年,他调任江苏巡抚,不久代理湖广总督,同治七年实授湖广总督并兼湖北巡抚,成为封疆大吏。

李瀚章在总督任上时间很长,先后担任过湖广总督、四川总督、两广总督等要职。

随着官位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监督机制却相对薄弱,李瀚章也未能免俗,逐渐迷失了初心。

从担任湖广总督开始,他便开始收受贿赂,甚至公然勒索下属。

他在湖广总督任上长达十三年,在两广总督任上也待了七年,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求地方“供应”,纵容属下骚扰百姓。

例如,他路过彭山县时,竟向县令索要灰鼠帐四顶、燕窝若干盒,县令哀求无果,最终只得折成现银奉上。

在晚清官场,高级官员勒索下级并不罕见,但李瀚章的做法有其“独特”之处。

他深谙“捞钱可以,但不能让下属吃亏”的道理。

他非常“体恤”那些给他送钱的下属,积极为他们谋取晋升的机会。

于是,他广开卖官鬻爵之门,只要银子到位,他总能设法满足买官者的要求,很少让人“投资”落空。

久而久之,李瀚章的“厚道”在官场上传开了,他被认为是一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人,讲究“规矩”,收钱办事。

因此,尽管他贪名在外,官场上的评价却并不低,甚至有人觉得他“内圆外方”,是个“会做官”的人。

总督位高权重,极易成为言官御史弹劾的目标。

他的弟弟李鸿章一生就曾被弹劾数百次,其他督抚也难以幸免。

但李瀚章却是个例外。

他情商极高,为人低调谨慎,善于疏通各方关系,深谙为官之道。

在担任总督二十余年间,他竟没有遭受过一次弹劾,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他的下属对他评价颇高,因为他和颜悦色,很少发脾气,在总督中算是“好相处”的。

他被称为“官界佛子”,因为他对下属从不轻易弹劾,即使是贪官污吏,他也极少动用重典开杀戒。

这固然维护了他的“好名声”和人脉,但也纵容了官场腐败。

李瀚章的政绩平平,远不如其弟李鸿章在洋务和外交上的作为显赫。

但在“做官”这门学问上,他似乎比弟弟更胜一筹,一生仕途平稳,没有遭遇大的风波。

光绪二十五年,李瀚章病逝,朝廷赐谥“勤恪”。

这个谥号,是对他一生“勤勉”于官场、“恪守”其“为官之道”的一种盖棺论定,也颇具讽刺意味地概括了这位晚清大吏复杂而世故的官场生涯。

0 阅读:71

猜你喜欢

平原隐者吖

平原隐者吖

人,在不在江湖,都会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