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眼了!俄空降精锐突入红军城做好必死准备,结果发现是座空城,好一出空城计。 7月25日凌晨,俄军一支突击小分队,约莫20到50人,在火力压制和无人机侦查的配合下,从城南方向突入红军城市中心。这是一场高风险渗透行动,队员背上弹药,身缠爆破器材,带着“不归之志”冲进乌克兰守军控制的城市。但突击开始后不久,情况却开始变得不对劲。 原本预想的街巷巷战没有出现,预设的火力阵地也空空如也。俄军特战小组穿过城区主路,只看到空荡建筑、散落杂物,连只乌军无人机都没碰到。他们发现,这不是敌军设伏,而是真的没人。这是一座空城。 整座城市,早在几天前就已经悄然被乌军主力放弃了。 红军城,乌克兰人叫它波克罗夫斯克,是顿巴斯西部的交通枢纽,也是顿内茨克州最靠近乌控区的城市之一。战争打到这里早就不是新鲜事。自从俄乌冲突全面爆发以来,这里几乎年年挨打,年年修复。2024年夏,俄军在顿涅茨克方向发起新一轮推进。红军城,成了俄军眼中的突破口。 俄军开始集结兵力,一路从东南方向推进。前线侦察、炮火准备、工程掩体,一个接一个就位。而乌军虽然在正面布置了多支机械化旅,包括第68、第155和第117旅,但随着俄军多点施压,这些部队开始显露疲态。一边应付突击队渗透,一边还要腾人力去守北面交通线,结果防线越守越薄,主力开始陆续撤出。 到7月中旬,俄军的无人机已经摸清了城内格局。他们发现:市中心无人值守,重要节点上只剩零散据点,很多街道白天都不见人影。最重要的是,原本担任守城任务的几个重型旅,突然就不见了。 俄军高层迅速定下计划。25日凌晨,一支突击小分队被派出,试图穿透前沿,探清虚实。这是个赌命任务。如果判断错了,一头扎进包围圈,不仅人没了,情报也会彻底丢失。可如果赌赢了,就能一口气撕开整个西顿巴斯的防线。 突击当天,城外炮火不断,火箭弹、重榴弹连环炸向乌军原据点。俄军的TOS-1喷火系统也上了火线,向城区南侧实施覆盖式打击。突击小队趁着掩护,贴着废墟边缘推进,最后冲进市中心。结果他们看到的,是让人彻底愣住的画面。 街道干净但冷清,许多商铺和建筑都还完好。城市广播系统还在循环播放指令,但广播室没人。车站停着几辆旧公交,车门敞开,没有任何控制哨。几条主路上散落着文件、头盔、防弹衣和急救箱,没有战斗痕迹,也没有尸体。一切像是临时撤退,但又干净利落得不真实。 俄军判断,这不是撤退,而是“战术空弃”。乌军彻底放弃了这座城市,而且显然是早就计划好的。所有主力部队在俄军准备突袭前几天,就已经悄悄退出了城区,带走了大部分重装备,只留下几个雷区和废弃哨所作为掩护。 这操作让俄军措手不及。他们本以为会面对残余守军和市区伏击,结果却没人接战。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突击队反而得以完成一次彻底的战场侦察。他们用无人机锁定几个疑似军用仓库,在后方炮火引导下摧毁了其中的三处弹药点,还发现乌军刚撤时留下的补给线图和行动日志。 更关键的是,这次突袭打破了乌军“正在坚守红军城”的假象。外界一直以为乌军会把这座城市守到最后。毕竟它是联通顿涅茨克和西部的大动脉,一旦失守,乌克兰在顿巴斯的补给链就会断掉。但这次俄军的突入证实:乌军已经默认放弃西顿巴斯的一部分城镇控制权。 社交平台上很快出现了突击队拍摄的城区画面。视频里,穿戴整齐的俄军快速穿越红军城中央广场,在空无一人的主干道上疾行。无人机则飞越城北,对准一处仓库发射引导弹,命中后火光冲天。这段视频迅速传开,乌方虽然声称突击队“被全歼”,但画面却在社交媒体上持续发酵。分析人士指出,如果这是个“圈套”,俄军不会这么顺利地完成任务还全身而退。 这一系列迹象让人怀疑:乌军不是在布防,而是在收缩。 此举在短期内确实保护了乌军的战力,但同时也为俄军打开了突破口。红军城不仅是个城市,它还是顿内茨克到克拉马托尔斯克之间的铁路转运点。俄军只要在这建立据点,就能直接威胁整个西线补给走廊。也就是说,这不是拿下一座城,而是撬开了一条线。 更让人警觉的是,这种“空城战术”正在多个前线出现。不只是红军城,俄军情报显示乌方在多个边缘城镇都出现类似状况:先构建抵抗态势,再突然撤离,把俄军引入空旷地带,然后依靠远程火力打击。但在红军城这次,计划显然没奏效。俄军突击太快,乌方尚未来得及布置反击,就已被侦破。 整场行动虽不算一场大规模会战,却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一支小队,用一次快进快出的突击行动,验证了敌军战术真空,撕开了战略态势裂口,也改写了顿巴斯战线的部署格局。红军城失守不是终点,而是西顿巴斯战局即将崩溃的信号。 这座城市现在属于谁?或许未来几天就会有答案。可这场“突袭空城”的画面,已经成了本轮战争中最让人错愕的一幕。
波兰采购数百辆M1A2坦克,到货后肠子都悔青了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这回波兰
【8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