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台海巡航再升级,马英九摊牌:大陆若要武统,台岛不接受!解放军在台海海域的巡航频率越来越高,气氛也越来越紧张。此时赖清德还没发声,马英九却第一个站了出来,表示台岛不接受武统。马英九为何这次表达如此直接呢? 最近几年,解放军在台海的巡航频率和强度确实到了让台湾社会神经紧绷的地步。就拿 2023 年来说,每月平均 380 多架次军机绕台,单日最高纪录甚至达到 103 架次,把台岛空域搅得跟 “自家后院” 似的。到了 2025 年 4 月的 “海峡雷霆 - 2025A” 演练,火箭军直接把模拟弹打到台岛周边港口,山东舰航母编队更是开到东边海域 “秀肌肉”,摆明了是把台湾岛当靶子在练瞄准。这种高压态势下,马英九突然站出来喊出 “台岛不接受武统”,背后其实藏着三层现实考量。 第一层,解放军的军事威慑已经突破了台湾的心理防线。过去台湾还能靠 “战略模糊” 自我安慰,觉得大陆不会轻易动武。但现在解放军的行动直接把 “红线” 划到了眼皮子底下 —— 山东舰在台岛以东卡位,等于切断了外部势力介入的通道;火箭军模拟打击港口,更是让台湾的能源生命线暴露在火力范围内。2025 年 4 月那次演练,东部战区发布的海报明明白白写着 “进逼、慑封、毁瘫、锁控”,这哪是演习,分明是把武统的战术步骤摊在桌面上了。马英九作为前领导人,比谁都清楚台湾的防御体系在解放军面前有多脆弱,他的表态与其说是对抗,不如说是在替岛内民众喊 “疼”。 第二层,马英九的政治算盘在岛内权力博弈中逐渐失焦。赖清德上台后,民进党加速推进 “台独” 议程,从修改课纲到推动 “去中国化”,一步步把台湾往火坑里推。马英九虽然早已卸任,但作为国民党的精神象征,他需要在两岸议题上保持存在感,避免被赖清德彻底边缘化。2025 年 4 月的 “反绿” 抗议活动中,马英九痛批赖清德无能,指责其把台积电奉送给美国、对大陆政策 “丧权辱国”,这其实是在向中间选民释放信号:只有他能守护台湾的利益。但问题在于,马英九的 “不统不独” 路线在解放军的军事压力下显得越来越苍白,他必须通过激烈表态来证明自己还有政治价值。 第三层,台湾社会的经济现实正在撕裂所谓的 “抗统共识”。尽管台当局鼓吹 “全民防卫”,但 41% 愿意为台湾而战的民众中,有多少是被洗脑的 “绿营铁粉”,又有多少是迫于舆论压力的无奈表态,其实一目了然。真正让马英九坐不住的,是台湾经济对大陆的深度依赖 ——2025 年前 4 个月,台湾对大陆出口占比仍高达 42%,半导体产业 70% 的原材料靠大陆供应。如果真的爆发冲突,最先崩溃的不是解放军的导弹,而是台湾的股市和供应链。马英九很清楚,他的表态与其说是对抗大陆,不如说是在警告赖清德:别把台湾的饭碗当政治筹码。 最讽刺的是,马英九的 “不接受武统” 论,恰恰暴露了台湾在两岸博弈中的被动地位。解放军的巡航不是 “秀肌肉”,而是实实在在的战略威慑 —— 从 2023 年单日 103 架次军机巡台,到 2025 年山东舰航母编队常态化部署,每一步都在压缩 “台独” 的生存空间。马英九或许还想维持 “现状”,但解放军用行动告诉他:武统的选项不是会不会用,而是何时用、怎么用。这种情况下,他的表态更像是暴风雨前的最后一声呐喊,既改变不了历史趋势,也安抚不了岛内民众日益增长的焦虑。 说到底,马英九的 “摊牌” 不过是台湾政治生态的缩影:在解放军的军事压力、民进党激进政策和民众求稳心态的三重挤压下,任何 “中间路线” 都注定是空中楼阁。真正能拯救台湾的,不是马英九的口号,也不是赖清德的谎言,而是早日回到 “九二共识” 的轨道,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否则,当解放军的导弹真的落在台岛时,马英九的 “不接受” 只会成为历史的笑柄。
解放军台海巡航再升级,马英九摊牌:大陆若要武统,台岛不接受!解放军在台海海域的巡
探修説
2025-07-28 17:24:4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