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很清楚俄的处境,即便给出辽宁舰图纸,俄罗斯都抄不动了。你知道现在的俄罗斯面临着多大的困境吗,有一种说法是,就算我们把辽宁舰的图纸送给俄罗斯,俄罗斯也无法造出来航母,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俄罗斯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在船坞里趴窝近八年,维修进展缓慢。 网上有人半开玩笑提议:俄罗斯不如把中国的“辽宁舰”买回去? 毕竟它前身“瓦良格”号与“库兹涅佐夫”号是苏联时代的“亲兄弟”。 这句玩笑话,细品之下满是苦涩,深刻反映了俄罗斯海军如今的窘境及其背后国家工业体系的衰落。 要理解俄罗斯的航母困局,需看这对“兄弟舰”截然不同的命运。 “库兹涅佐夫”号与“瓦良格”号均诞生于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是苏联红海军最后的雄心之作。 “库兹涅佐夫”号作为已基本完工并海试的“嫡长子”,被俄罗斯继承。 它背负着帝国遗产的沉重包袱,命运多舛。 远征地中海时因浓烟滚滚被嘲为“黑烟舰队”。 回厂大修又厄运连连:巨型起重机倒塌砸穿甲板、维修船坞沉没、车间失火。 它象征意义大于战力,是俄罗斯难以割舍的大国尊严象征,内里却千疮百孔。 “瓦良格”号苏联解体时仅完成约70%船体,被遗弃在乌克兰船台。 后被中国购入,历经波折拖至大连。 中国耗费近十年,投入巨大资源和技术,对其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 这绝非简单完工,而是革命性再造。 今天的辽宁舰,虽保留“瓦良格”船壳,其内在已焕然一新。 动力、雷达航电、作战指挥、近防系统等关键子系统,均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顶尖技术,远超苏联时代水平,实现全面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舰岛经重新设计,提升指挥效率和视野。 其内在战斗力和技术水平,已远超俄罗斯对“库兹涅佐夫”号的认知,甚至在多个领域形成代差。 因此,“买回辽宁舰”的想法技术上行不通。 即便中国愿售,俄罗斯得到的也将是一艘其无法理解、维护、融入自身体系的“天外来客”。 其“心脏”(动力)、“大脑”(电子)皆为中国技术标准,与俄体系无法兼容。 俄罗斯的困境远非缺图纸或资金,核心在于苏联解体后其高端造船工业体系的崩塌。 苏联航母建造依赖全联盟协作。 解体后,产业链七零八落,关键总装厂留在了乌克兰,众多配套供应商消失或位于他国。 重建此体系难度堪比重建微缩苏联。 为印度改造近乎全新的“戈尔什科夫”号,工期拖延近十年,费用从象征性收费飙升至近30亿美元天价,暴露了俄在技术、管理、人才上的严重断层。 俄造船厂连大型民船订单都难按时优质完成,依赖军品维持。 人才严重断层——老专家凋零,新人缺乏大型项目历练。 缺乏高级技工(如焊工)等基础能力。 俄罗斯海军面临几条充满纠结的道路。 中国具备成熟航母建造能力和完整产业链。 但需天价资金,对军费紧张的俄罗斯是重负。 更难逾越的是心理门槛——昔日“老师”向“学生”求助,关乎国家尊严。 务实转型,发展“闪电航母”:转向技术门槛和造价更低的大型两栖攻击舰(LHD/LHA),配备垂直起降战机或无人机,形成区域制海/投送能力(类似美日模式)。 船体结构相对简单,对工业体系要求低,符合俄现状。 中国076型甚至探索了电磁弹射,合作是潜在路径。 但这意味着战略收缩,放弃全球大洋的航母对抗。 卧薪尝胆,重建工业体系:最艰难漫长的道路。 需整合供应链、更新设备、投入巨资培养新一代工程师和技工,并保持长期稳定的国家意志。 虽符合大国尊严的民族性格,但见效慢,希望渺茫。 “库兹涅佐夫”号的困境与“买辽宁舰”的奇谈,共同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航母绝非孤立武器。 它是国家顶级工业体系锻造的王冠,是科技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更是国家意志与综合国力的终极象征。 俄罗斯如何找回这顶失色的王冠,是其必须面对的沉重历史考题。 主要信源:(《俄罗斯“独苗”航母何时重新服役?》)
俄罗斯开价3500亿卢布,辽宁舰姐妹舰求售,中国还会接盘吗?辽宁舰“亲姐姐”库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