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已波及到中国,俄罗斯狂轰滥炸,致使我国损失45亿美元?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2016年,中国投资者满怀期待,豪掷45亿美元(约3000多亿人民币)买下了乌克兰航空发动机制造巨头莫托西奇的大部分股份,想借此快速“吃下”一块航空发动机的硬核技术大蛋糕。 就是想用最快的捷径,补齐中国航空发动机这块“软肋”。结果呢?没想到,这笔投资最终几乎变成了一场空——厂房被俄军炸成废墟,乌克兰政府直接收回国有,钱打水漂了! 先说说这家公司背景,莫托西奇可不是普通厂子。1907年就开始干航空发动机制造,是苏联时期的“王牌”,后来成了乌克兰的顶级军民用发动机供应商。 技术那叫一个牛,客户遍布多个国家的军队和航空公司。中国对这技术那是急缺,买下莫托西奇简直就像是在买“金钥匙”,想一举打开高端航空发动机的门。 任何投资都有风险,尤其是地缘政治复杂的地方。乌克兰从2021年开始就对外资持股安全越来越紧张,2022年一打仗,乌克兰政府直接国有化了莫托西奇,意思是“别指望了,没你们的份儿了”。更惨的是,俄罗斯导弹没闲着,直接把厂房给炸了,整个投资彻底泡汤。 国际法在战争面前软了,投资者权益?呵呵,成了一句空话。钱虽然投进去了,结果厂子炸了,技术没了,连个赔偿都难搞。 这次遭遇告诉大家一句话:投资海外尤其是冲突频发或政局不稳的地方,风险别想小。中国企业以前在非洲、中东那边也吃过类似亏,项目搁浅、资产冻结、合作破裂的新闻屡见不鲜。 尤其是这种涉及国家安全和核心技术的,千万不能太心急,一不小心就会被政治风云牵着鼻子走,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 最扎心的教训是,想靠买技术、靠“买买买”快速赶超,确实能省点时间,但风险大得吓人。自主研发虽说周期长、成本高、过程煎熬,但这是唯一保证核心技术安全不被卡脖子的路。 莫托西奇的投资失败,无疑敲响了警钟:只有自己掌握了核心技术,才不怕别人掐脖子。中国航空发动机这条路,还得自己硬着头皮啃下去。 这件事看着真是让人心疼,45亿美元就这样“打了水漂”,不是谁不想赚,而是大环境太难抗。投资海外尤其技术关键领域,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不能光看眼前利益,地缘政治风险必须算进去。 但从积极方面看,中国吸取了教训,越来越重视自主创新,航空发动机等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持续加码。未来,我们期待中国不再依赖“买别人的技术”,而是真正把“芯”掌握在自己手里!
俄乌冲突已波及到中国,俄罗斯狂轰滥炸,致使我国损失45亿美元?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
环球热点解码
2025-07-30 00:33:32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