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3日,国家医保局公布了新一版的医保药品目录,引入的药品数量比去年进一步提高,提升了患者的健康保障水平。
不过,很多人也注意到,今年有49种中药注射剂在医保目录榜上有名。而早在2017年,国家医保局大幅压缩了医保目录中的中药注射剂品种,也规定二级以上的医院才可以使用,对重点品种的适应证也做了严格的限制。
如今对中药注射剂松了绑,又有国家医保目录撑腰,医生也就能放开手脚地使用,可想而知,如果生病需要吊针,遇到这类药物的几率肯定会大大提升!
对于用中药注射剂治病,该怎么看呢?
中药注射液的前世今生所谓中药注射液,简单说就是将中药材进行提取,纯化后制成溶液、乳状液或是溶液、粉末等,通过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注入人体。从微观层面看,中药注射剂是一种化合物,包含多种形式的分子。
中药注射剂最早起源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革命根据地缺医少药,卫生条件落后,战场感染严重,熬药又太麻烦,于是有人突发奇想,把柴胡蒸馏后直接打到战士的血管里增加疗效,挽救了千千万万的性命,就此在军中推广开来。
建国后,工农业百废待兴,中药注射剂的研制也随之发展,板X根注射液等多个品种先后用于临床。2006年,鱼X草注射液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当年有五六十人发生过敏反应,国家又发布一系列通知和要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品种的不良反应监测,进一步推进安全性评估。经历了长期实践应用和淘汰,现在只剩下少数临床价值相对较高、风险相对较低的品种,大部分中药注射剂都历经了50年以上的发展。
尽管这样,中药注射剂仍有几个常遭人诟病的地方。
不足之一:成分过于复杂提起中药、中成药,很多人都会首先想到它成分很复杂,中药注射剂也不例外,例如鱼X草注射液里面就含有四十多种物质,人体或多或少会对某些物质过敏,接触物质越多,越可能导致过敏,这也是中药注射剂最大的问题。
即便是生产技术最发达的美国,严格控制了青霉素类的致敏物质,临床仍然有不少过敏死亡的报告,因为极微量的过敏原就能发生过敏反应,其含量低到甚至超出了现有仪器的检测灵敏度,因此通过分析方法来控制中成药过敏原在技术上有困难。
除了药物成分,中药注射剂中的杂质如异体蛋白、不溶性微粒等,生产中极难控制,一旦去除不彻底,将成为过敏原而产生致敏作用。
不足之二:不中不西的产物通常来说,中医药品只有两种剂型,一是汤剂,另一种是丸剂,典籍中从来没有将药物直接打入静脉的记载,因此中药注射剂不属于传统中医疗法。而西医也没有将草药提取后输入静脉的做法,因此也不属于西医药物。
药物口服或外敷时,成分要先通过人体生物屏障,例如胃肠、肝、皮肤,才进入血液循环。生物屏障作为首道关卡,会使进入人体的药物浓度大幅降低,削弱疗效,但也能降低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而注射药物直接进入人体组织、血管或器官,不经生物屏障,生物利用度高、血药浓度高、作用迅速,疗效的确会大大提升,但是如果有害物质也直接进入人体,常常会出现致命的不良反应。因此,不管中药西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偏高是必然问题,注射剂对生产质量控制比口服制剂要严格百倍。
另外,中药要发挥作用,除了辨证和配伍,也可能在吸收过程中与身体某些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影响疗效,中药注射剂则跳过了这一过程。
不足之三:有效性缺乏依据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中药注射剂都没有经过新药临床有效性试验,也就是所谓的双盲试验。为什么不做?原因很简单,因为它有着中药的属性,一种药里面的成分非常多,无法进行双盲试验。
西药通常是单一成分,将疾病相同、个体情况差不多的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用真药,对照组使用安慰剂,并且医生和患者都不知道谁用了什么药,再统计治愈率,就能比较客观地判断该成分是否有效。而中药往往不是单一成分,治疗还需要分体质和证型,讲究很多,无法千人一方,也就没法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就算用药后有人有效,有人无效,也不能就此证明药物的有效性。
而且,部分药物说明书记载的适应证过于夸张。例如华X素注射液,利用癞蛤蟆身上的毒液提纯之后制成,声称可以治疗性病、手足口病、身体各处感染、妇科炎症、痢疾,甚至各种癌症,一种药有这么多功效,它们的病因又都不一样,难免让人质疑。
不足之四:质量参差不齐中药注射剂的原料药材受产地、地质情况、气候因素等条件影响,成分千差万别,药材质量不稳定,疗效也存在差异,出现的不良反应也有差别。
以最有争议的鱼X草注射液为例,它是医院最常用的中药注射剂。正是由于临床需求量大,生产企业也多,不同企业在原料控制、生产工艺上差异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特别是有些企业为了注射液稳定性,过量使用某些辅料,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几率。
又例如,同一个厂家生产的双X连注射液,不同批次的产品总共有二十多种不良反应,这是技术粗放、未实施标准化工艺等因素造成的。
另外,植物中药因富含糖而更容易受真菌污染,这类杂质全世界都没有很好的控制方法。生产企业必须严格监控药材原料质量,生产原料药材不能来源于药材市场,规范采收加工与贮藏,严防变质、霉变,对生产全过程的监控有着更高的要求。
不足之五:用药前没有辨证论治一些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一起使用时,由于成分复杂、配伍不当等,可能出现颜色变深、pH值变化、沉淀等问题,一些患者因为体质差异,哪怕以正常剂量使用药物,也会产生不良反应。
而且,很多开中药注射剂的医生并不具备中医资质,也不辨证论治。例如,用清X灵注射液为有头痛头晕的患者治疗的医生不在少数。从中药配伍理论角度来说,清X灵注射液主要用于实热之证。但临床上头痛头晕并非都是实证引起的,也可能是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很多医生开药前没有望闻问切进行辨证,只是根据说明书适用于“热病神昏,中风偏瘫,神志不清”等,但如果患者是肝阴亏虚、肾阴虚弱等引起的头痛头晕,就可能导致阴虚更甚,病情加重。
又例如,一些诊所医生习惯用血X通注射液为患者“通血管”。血X通主要成份是三七,属化瘀止血药,用量过大、反复使用或无明确适应证运用,易致瘀血内停等后果,具有出血倾向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则容易引发微小血管破裂出血。事实上,如果不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或者辨证不当、超说明书用药,都可能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客观解读中药注射剂当然,在认识了中药注射剂的不足后,也不应对它存在过度的误读。
1、不应将所有中药注射剂归为同一类,例如,鱼X草、双X连、茵X黄等有多个企业在生产,个别企业产品质量引起的不良反应,常被涵盖为所有生产企业产品,并进一步归为整个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其实,如果统计化学药物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数量会远远超过中药注射剂;生物制品更甚,过敏反应发生率超过所有中药注射的不良反应数。
2、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高和可怕。一方面,从不良反应发生率来看,在注射剂中并不特别突出。例如丹X注射液,每年临床应用上亿人次,但多年来几乎没有发生过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相反,青霉素在发达国家每年的严重不良反应远远超过国内这几年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的总和。
另一方面,现有的很多中药注射剂大品种,企业已经自觉地进行了大规模临床观察,尤其是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品质已经逐步淘汰,目前医院仍使用的主流中药注射剂相对比较安全,不良反应基本可控。
3、很多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是使用不当所致。一方面中药注射液的使用不规范,如用量或用药浓度超出常规,滴注速度没有严格控制;另一方面医生没有辨证论治,或者与化学药物配伍混用,大大增加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
尽管中药注射剂确有疗效,有些人偏爱中药,但也一定要清楚,它并不是能医百病的万能神药,有些病该用西药就得用西药,细菌、支原体感染,该用抗生素还是得用抗生素。如果就诊的医生不具备中医资质,没有经过望闻问切辨证,或者患者自身是过敏体质,曾患过敏性疾病,建议拒绝使用中药注射剂。如果是在二级以下、缺乏抢救设备、技术的医院、诊所就诊,也不建议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输液过程中还要注意有没有皮疹、胸口不适、气促、恶心、呕吐等症状,一旦有任何不适,都要及时向医生护士反映。
中药可以根据那些的确对病例有帮助的药方进行成分逐一研究论证,最终从中找到真正发挥作用的成分,虽然麻烦一点,但也是一个研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