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生的故事:终点已经注定,还要出发吗?(六)

以丹聊历史 2024-10-29 00:59:01
1.语言塑造思维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密不可分。我们脑中许多想法,只有在表达出来时才真正成形。

语言在构建思维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表达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梳理和完善思路的过程。

2.不同的生命,不同的认知

小说《你一生的故事》中的“七只筒”拥有与人类截然不同的身体结构,这种结构差异塑造了它们独特的宇宙认知方式,并形成了与之配套的语言系统。这表明,生命的生理结构会深刻影响其认知方式和语言表达。

3.语言的局限性

特德·蒋在《你一生的故事》中探讨了语言对思维的局限性。他假设,如果语言真的能够塑造思维,那么我们每个人的思维都会受到所使用语言的限制。

一旦突破这种语言的局限,进入一个新的语言系统,个体的世界观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类似地,小林泰森在《最不难写的》中也展现了爱情如何突破对时间的理解,从而改变时间感和世界观。

4.时间与因果:一种幻觉?

有一种观点认为,时间在物理学上或许只是一种幻觉。世界可能是混乱无序、缺乏因果律的,而人类为了获得安全感和稳定感,构建了时间和因果的概念。

我们之所以认为某个原因会导致某个结果,更多是基于经验而非纯粹的理性。如果没有相关经验,我们就无法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

人类的经验世界和认知,很可能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自己构建出来的。一些物理定律将时间呈现为一种空间维度,例如宇宙大爆炸后空间的膨胀,我们感受到的时间或许只是空间膨胀的表现。

5.认知的取舍与规律的本质

为什么“七只筒”和人类在理解物理定律上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特德·蒋认为,我们所理解的物理学、数学规律以及自然规律,看似客观存在,但实际上是基于特定视角的取舍。我们选择接受某些规律,同时舍弃了其他理解世界的方式。

也许我们舍弃了“七只筒”理解世界的方式,而选择了人类目前的方式。人类历史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取舍的过程。

在平行宇宙中,或许存在着选择了其他发展路径的人类文明。

数学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常用的有理数,例如1、2、3、4,实际上是人类抽象出来的概念。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真正完整的有理数。

宇宙的真相或许是由无理数组成的。如果“七只筒”的认知方式没有采用有理数的路径,而是直接认知事物的本质,那么它们的世界观就可能如书中所描述的那样。

6.鲜艳知识与纯粹理性

我们常常认为人类拥有纯粹的理性,但实际上,我们自以为的纯粹理性未必是真正的纯粹理性。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的“先验知识”,例如1+1=2,被认为是无需经验观察的真理。

先验知识被视为我们认知能力的固有结构,塑造了我们的经验。然而,1+1=2和观察到树是绿色的,或许并没有本质区别。

许多科幻小说都探讨过类似的问题。特德·蒋欣赏的科幻作家格雷格·伊根曾探讨过,如果1+1=2和2+2=5同时存在于世界上会是什么情况。特德·蒋的短篇小说《除以零》也讨论了类似的问题。

0 阅读:1

以丹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