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5岁的董珊珊,嫁给了对自己百依百顺的王光宇。10个月后,董珊珊咳血

柯柯情感故事 2025-07-30 07:34:56

2008年,25岁的董珊珊,嫁给了对自己百依百顺的王光宇。10个月后,董珊珊咳血、发热,她恳求丈夫说:“老公,我难受,送我去医院好吗?”谁料,丈夫却一把拽住她的头发,把她强行拖进房间。

2009年3月8日,凌晨时分,张秀芬老人从沉睡中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她迷迷糊糊地拿起手机,看到是新婚女婿王光宇打来的电话。她有些疑惑,怎么这么晚了,女婿会打电话过来。电话接通后,王光宇焦急的声音传了过来,询问张秀芬:“妈,董珊珊到你那边去了吗?” 张秀芬心生疑虑,女儿董珊珊自结婚后便与王光宇一起住在朝阳柏林爱乐小区,为什么突然会在这深夜打电话问起女儿的行踪?她回答说:“没有啊,珊珊没回来。” 王光宇的声音更加急促:“她也没回柏林爱乐小区,她好像失踪了。”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张秀芬的心瞬间悬了起来。她赶忙从床上爬起,和老伴一起走出家门,在大街上整整寻找了一夜,然而女儿的踪迹始终没有找到。几天后,张秀芬和王光宇一起前往派出所报警。事后,才得知董珊珊似乎一直处于失踪状态。 许多家暴案件的受害者,尤其是女性,往往在遭受暴力后,为施暴者寻找借口,甚至将暴力归咎于自己。许多女性在遭遇家暴后,往往抱有“反正就算我报案了,公安机关也管不了”这样的心态。她们认为,即使将施暴者绳之以法,法院的判决也未必能保护自己,反而可能带来更多的麻烦。 施暴者被判刑后,家庭的经济来源将受到影响,出狱后的施暴者可能会寻求报复,这种恶性循环让很多受害者感到无助和绝望。因此,许多女性选择忍气吞声,试图以“原谅”为家庭继续维持表面的和平,这种心理无疑加深了暴力行为的恶性发展。在董珊珊失踪的背后,也有着这种无声的痛苦。

2008年,一段看似美满的婚姻,在新婚10个月后戛然而止。25岁的董珊珊,被丈夫王光宇打得遍体鳞伤,最终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她年仅26岁,本该拥有光明的未来,却葬送在了这段噩梦般的婚姻中。 董珊珊的悲剧,始于她去世前的8天。当时,她浑身是伤,被父母从婆家接回了娘家。可怜的姑娘瑟瑟发抖,晚上睡觉时还常常惊醒,一边哭一边喊:"不要打我!"父母见此情景,心如刀绞,赶紧将女儿送进了医院。 然而,为时已晚。董珊珊被送到医院时,已经奄奄一息。医生诊断,她肋骨断了3根,内脏出血,小腹肿胀得像怀孕10月的孕妇,可腹中几乎全是积血。尽管医生竭尽全力抢救,但伤势实在太重,8天后,董珊珊还是离开了人世。 10个月前,一切还是那么美好。董珊珊嫁给了对自己百依百顺的王光宇,以为自己找到了一生的依靠。婚礼上,董珊珊身着洁白的婚纱,容光焕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憧憬。而王光宇也温柔体贴,誓言要给妻子一个幸福的家。然而,谁能想到,这场婚姻竟会是一场噩梦的开始? 董珊珊生前曾多次报警,但警方却认为这只是普通的家庭纠纷,并未给予有效的帮助。无奈之下,董珊珊只能忍气吞声,继续忍受折磨。有一天,董珊珊实在无法忍受,冒险逃回了娘家。岳父母见女儿遍体鳞伤,悲愤交加,严厉斥责了女婿。谁知道,王光宇竟带着帮手,强行把董珊珊带走。岳父母拼命阻拦,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女儿再次落入魔掌。他们欲哭无泪,恨自己无能为力,救不了女儿。

家暴,作为一种暴力行为,在许多家庭中成为了施暴者解决问题的“工具”。对施暴者而言,暴力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行为,而是他通过观察、经历或亲身实践学到的一种有效的“应对方式”。无论是在自己的家庭中看到过父亲如何对待母亲,还是在学校时期曾通过暴力让同学屈服,抑或是因为家庭琐事偶尔动手,这些经验都让施暴者深信,暴力能够“解决问题”。他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观念:通过暴力可以发泄情绪,感受到自己的权利和控制力,而这些行为似乎没有太大代价。因此,暴力成为了他习得的“信仰”。 死前,董珊珊的身体受到了极其严重的伤害:“眼球都看不见了,浑身青紫,肿胀,像一个孕妇。”即便是如此严重的伤害,董珊珊的母亲回忆起女儿曾告诉过她的一句话:“最起码我受欺负的时候,他肯定会替我打倒一片。”她期待丈夫在暴力面前给予她某种保护,然而,最终她却成为了暴力的受害者。 家庭暴力,尤其是对女性的暴力,早已不再是个别现象。根据全国妇联的调查,约有30%的已婚女性在某些阶段遭受过家暴,几乎每7.4秒就有一位女性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女性在家庭暴力的阴影下默默承受,无法寻求帮助的现实。而在这些受害女性中,很多人会在忍受35次甚至更多次暴力后,才会选择报警。更有一些女性因为暴力的逼迫,最终丧命,这时家暴才被公众和社会所知。因此察觉施暴者的动机对于预防家暴尤为重要。

0 阅读:92
柯柯情感故事

柯柯情感故事

每天带你体验不一样的情感故事,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