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被警方围追堵截的大毒枭叶学梁夺命狂奔,在开枪还击、连撞4辆汽车之

历史阅读者 2025-07-30 10:12:19

2003年3月,被警方围追堵截的大毒枭叶学梁夺命狂奔,在开枪还击、连撞4辆汽车之后,穷途末路之下的他决定服毒自杀。随后,办案人员进入这个制贩毒团伙设在顺德碧桂园的藏毒窝点,这时令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

中国最早的禁毒法规可以追溯到1729年(雍正七年),那时清朝政府颁布了禁烟诏令,开始着手控制鸦片的流行。林则徐在清朝禁烟的历史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1839年,他与两广总督邓廷桢、水师提督关天培等人联手,缉拿烟贩,整顿海防,并命令外国商人交出鸦片。 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下令将收缴的337万斤鸦片投入销烟池,随着滚滚浓烟,这一举动震惊了中外,成为中国禁烟史上的一座丰碑。同年,清朝道光皇帝颁布了《钦定严禁鸦片烟条例》,这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的禁毒法律。1906年,光绪皇帝再次发布“十年为限禁绝烟毒上谕”,启动了清朝20世纪第一次全国范围的禁烟运动。 进入20世纪后,1950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了《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这一措施不仅收缴毒品、禁种罂粟,还关闭烟馆,严厉打击制贩毒品的活动。至此,超过8万名毒贩被依法判刑,2000万吸毒者成功戒除毒瘾。这一禁毒措施创造了举世公认的奇迹,使得中国在20世纪50至70年代末期,以“无毒国”的形象在世界上享有极高声誉,持续近30年。 然而,中国的西南边境,尤其是云南,毗邻全球主要毒源地之一的“金三角”。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起,随着国际毒品潮的蔓延,毒品走私再次向中国境内渗透,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再度复燃,尤其是通过边境地区的贩毒活动。 这一新形势对中国的禁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应对新的毒品问题,进入21世纪后,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对国家、民族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强化禁毒力度,并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措施。

2003年3月的一个清晨,广东顺德的街道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警匪追逃战。被警方重点盯防多时的大毒枭叶学梁在被围追堵截后,驾车在街道上疯狂逃窜。作为当时珠三角地区最大的毒品制贩集团头目之一,叶学梁深知一旦被捕将面临何种结局,他选择了孤注一掷的反抗。 在这场生死追击战中,叶学梁的驾驶技术令人咋舌。他驾驶的车辆如同一支离弦之箭,在街道上急速穿梭。当警方的围堵圈不断收紧时,他竟不顾一切地连续撞击了四辆挡在前方的汽车。金属的撞击声、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声,在清晨的街道上格外刺耳。眼看着自己即将被捕,叶学梁居然还妄图通过开枪来逼退围追的警察,这种亡命徒的行径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然而,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在警方严密的布控下,叶学梁的车辆最终被截停。当他意识到自己已经走投无路时,立即服下了随身携带的毒药,选择了自我了断。这个在毒品界叱咤风云多年的大毒枭,就这样落得了如此下场。 就在处理完现场后,专案组立即赶往叶学梁团伙在顺德碧桂园的窝点。当办案人员推开房门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惊呆了:整个房间内堆满了包装严实的纸箱,经清点共有一百多箱。打开箱子后,里面赫然是品质极高的冰毒,总重量达到了惊人的4吨。

2017年10月,重庆渝中区公安分局禁毒支队与重庆铁路公安处禁毒支队联手破获了一起毒品运输案件。在侦查过程中,警方锁定了涉嫌贩卖毒品的嫌疑人王某军。王某军租住在渝中区枇杷山的一处民房,经常有陌生人出入。通过前期排查,民警发现王某军的住所竟是一个排毒窝点,并进一步确认另一名嫌疑人张某超负责的备用排毒窝点。结合多方线索,警方研判出王某军和张某超背后可能存在一条庞大的跨国毒品运输链。 历时15个月的侦查工作,重庆警方成功摧毁了这一特大涉黑跨国贩毒集团。该集团利用人体藏毒的方式进行毒品运输,警方共侦破运输毒品案件200余起,缴获毒品超过70公斤,抓获犯罪嫌疑人254人,打击了跨国贩毒集团的根基。 在广东省陆丰市的博社村,毒品问题愈发严重,这里被誉为“中国第一毒村”。这个原本普通的小渔村,拥有约1.4万人口,其中有超过三成的村民直接参与了制毒产业。博社村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主要依靠打渔养虾和种植荔枝为生,但由于生活压力巨大,一些村民选择铤而走险,走上了制毒和贩毒的道路。1999年,博社村所在的陆丰市被列为国家禁毒委重点整治区域,每年这里的冰毒生产占到全国的三成,博社村更是毒品生产的“龙头”。 从2011年起,陆丰市公安局开始派遣侦查员深入博社村进行调查。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警方终于发起了大规模的扫毒行动,成功摧毁了18个特大制毒团伙,抓捕了182名犯罪嫌疑人,捣毁了82个制毒工厂。在这次行动中,警方起获了超过三吨的冰毒以及大量制毒原料,还发现了九支步枪、62发子弹和一枚军用手雷。 这一发现让现场的民警都感到震惊,犯罪分子的凶残程度令人不寒而栗。中国的禁毒斗争源自于深刻的历史教训,我们不愿重蹈覆辙,不希望下一代再背上“东亚病夫”的帽子。

0 阅读:51
历史阅读者

历史阅读者

欢迎关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