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1年,戚继光在外面偷生了5个儿子,妻子王氏一听,抄起一把刀就往外冲。刚跑到门口,她一脚踹开门,怒吼道:“我非杀了你不可”。 那会儿戚继光正在台州府衙处理军务,听闻夫人带着刀闯进来,手里的狼毫笔都吓掉了。他慌忙从椅子上弹起来,亲兵想拦,被他一把推开:“都别动,让她进来。” 王氏提着刀站在大堂中央,军帐里的将领们大气不敢出。这位将门之女打小跟着父亲练刀,当年戚继光在登州卫当差时,两人比划过剑法,他三个回合就被挑落了头盔。 此刻她脸红脖子粗,刀尖指着丈夫:“戚继光,你给我说清楚,那五个孩子是怎么回事?” 戚继光没敢抬头,声音压得很低:“夫人,你先把刀放下,听我解释。”他知道这事瞒不住——三年前纳的那三个妾,如今在福建军营附近住,大的儿子都能跑了。 当初想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自己都四十了,王氏生的几个孩子又都没保住,才出此下策,哪想到还是被捅到了夫人跟前。 王氏的手开始发抖,她十三岁嫁给戚继光,跟着他从山东老家到浙江抗倭,军营里的苦日子没少过。 有回倭寇夜袭新河城,城里就剩些老弱妇孺,是她让家丁穿上军装站城头,自己拎着刀守城门,硬生生把敌人唬退了。 这些年她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连戚继光训练新兵的鸳鸯阵图谱,都是她熬夜用丝线绣在布上方便携带的。 “解释?”王氏冷笑一声,“我替你守着家,你在外面养外室生儿子?” 说着就要往前冲,戚继光“扑通”一声跪下了。 这一跪把满帐人都惊着了,这位能在台州九战九捷的将军,在夫人面前竟像个犯错的孩子。 “夫人,我对不住你。”戚继光扯开衣襟,露出背上的旧伤,“可戚家不能断了香火啊。你还记得咱那几个孩子吗?老大刚会喊爹就没了,老三……” 他哽咽着说不下去,“我纳妾是偷偷摸摸的,就是怕你伤心。现在有五个儿子了,你挑一个放身边养,就当是咱亲生的。” 王氏的刀“当啷”掉在地上,她想起那些夭折的孩子,想起每次丈夫出征前,自己总要往他行囊里塞一包家乡的泥土。 这些年她嘴上厉害,心里比谁都清楚,丈夫不是负心人。 当年他在义乌招兵,自己变卖嫁妆给他凑军饷;他发明鸳鸯阵,是自己带着女兵们缝补特制的藤牌。 “起来吧。”王氏转身往外走,声音闷闷的,“把那几个孩子抱来我看看。” 后来戚继光真挑了个最伶俐的过继给王氏,取名安国。这孩子嘴甜,见了王氏就喊娘,把她哄得眉开眼笑。 有回戚继光在福建打倭寇,王氏带着安国在军营里,见伙夫做的鱼不错,特意把鱼腹留着,等丈夫回来才端上桌。 戚继光啃着鱼头时还嘀咕,见到鱼腹才明白过来,红了眼眶。 可没过几年,安国会走会跑了,却突然染了急病没了。王氏把自己关在房里三天,再出来时,眼睛红肿得像桃。 她没跟戚继光闹,只是把那把当年没砍下去的刀收了起来,再也没碰过。 那会儿戚继光正受张居正重用,调到北方守蓟州。有人跟他说,夫人年纪大了,不如再纳个妾。 他摇摇头:“她跟着我受了太多苦,不能再伤她的心。”其实他心里清楚,王氏不是寻常妇人。 当年在新河城,她能凭着智谋退敌;如今失去孩子,她也能咬着牙挺过去,这份坚韧,比战场上的刀光更让他敬畏。 后来张居正倒了,戚继光被弹劾罢官,回了蓬莱老家。没了官职俸禄,家里日子紧巴,王氏就变卖首饰补贴家用。 有回老仆偷偷说,看见夫人在集市上摆摊卖自己绣的帕子,戚继光听了,躲在屋里抹了半天眼泪。 晚年的戚继光常坐在院子里看夕阳,王氏就搬个小马扎陪在旁边。 他说当年在东南沿海,鸳鸯阵能破倭寇,靠的是十二个人心齐;这辈子能挺过那么多坎,靠的是身边有个能拿刀子也能递热汤的人。 王氏听了,会轻轻捶他后背:“少说这些酸话,明天想吃鱼,我去买。” 他们的故事后来被写进野史,有人笑戚继光怕老婆,却没人提那把最终没砍下去的刀,和那个在城楼上独自扛过危难的女子。 其实哪有什么怕,不过是历经生死的人,更懂珍惜身边那点烟火气罢了。
1561年,戚继光在外面偷生了5个儿子,妻子王氏一听,抄起一把刀就往外冲。刚跑到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07-30 11:13:26
0
阅读: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