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嫁了个败类!挺着怀孕6个月的肚子去离婚,这才是我暴瘦成‘骷髅人’的真相!”鲁豫终于说出了这个秘密!
主要信源:(猫眼娱乐——盘点6位离婚知名主持人,鲁豫自曝怀孕时被抛弃,李修平近况消瘦;中国新闻网——陈鲁豫疑因离婚伤心过度暴瘦 手上青筋暴起(图))
陈鲁豫的名字总绕不开一档访谈节目。
从2001年9月开始播出的《鲁豫有约》,在电视荧幕上风雨无阻跑了二十多年。
有人说,你要是没在这节目里露过脸,就不能算真红过。
这话听着有点狂,可回看当年的嘉宾名单,国际影星刘德华、商界大佬向华强,就连埋头实验室的科学家们也都排着队上门,倒也不是全无道理。
陈鲁豫是个上海出身的北京姑娘,1970年降生在知识分子家庭。
那时候多数人家还讲究"重男轻女",她父母却早早明白书本的分量,把闺女小子都往书堆里赶。
鲁豫也争气,初中在北师大附中念书,高中一脚踏进清华附中的门槛,眼瞅着离清华园就差最后一步。
谁知道临门一脚转了方向。
她爹妈都干播音相关的工作,家里飘着的全是字正腔圆的调儿。
打小她就跟着学,慢慢认准了要当主持人,高考干脆报了北京广播学院,那会儿还叫这个名儿。
大学里多数孩子松了弦,鲁豫却较着劲天天练嗓子啃英文。
大三赶上奥林匹克英语大赛,连清华北大的高材生都来抢这个露脸机会。
鲁豫硬是凭着一口流利的英语,把冠军奖杯捧回了宿舍。
央视的编导在台下看得真切,这个北京姑娘说话有分寸,遇事稳得住。
刚毕业的毛头小子们还在跑人才市场,央视的录用通知已经躺在鲁豫书桌上了。
1992年夏天,22岁的鲁豫坐进了央视演播室。
那时候的主持人都绷着脸念稿子,偏她喜欢挂着笑说话。
《艺苑风景线》这个文艺节目,她愣是弄出了和街坊拉家常的味道,观众看着新鲜,收视率节节高。
才两年工夫,这个姑娘竟捧回了"央视最受欢迎主持人"的奖杯。
有人夸她是天才,也有人背地里嚼舌根,说什么"靠关系上位"的闲话。
风言风语传得凶,央视为着息事宁人,最后把鲁豫从节目组撤了下来。
明明是凭本事吃饭的人,哪受得了这种委屈?
她一跺脚辞了铁饭碗,扭头就去国外读书了。
再回来已是凤凰卫视的新主播。
起初接手娱乐节目试水,转年就把《凤凰早班车》这档新闻节目扛在了肩上。
用新闻说故事的路子观众买账,台里干脆给她开了新栏目:《鲁豫有约》。
谁也没想到这节目能成气候。
原本安排每周一期的谈话节目,因为观众热线被打爆,生生改成日播。
最红火那几年,凤凰卫视所有节目都在轮换调整,只有三块牌子雷打不动:新闻、天气预报、加上鲁豫的访谈沙发。
《时代周刊》当年给过评语,说这是"十五年来最有价值的中国电视节目"。
业内人提起来,也都说是行业标杆。
二十个春秋转过,节目攒下三千多期内容,访过的人凑起来能坐满体育馆。
坐在那把米色沙发里的鲁豫总是笑眯眯的,问的问题却常带刺儿。
"真的吗?我不信"这口头禅被网友编成段子,传得铺天盖地。
有回问山区小孩为什么不吃肉,被说成"现代版何不食肉糜";采访周星驰时惹得对方拉下脸,观众在电视前直捂眼。
有人扒出她采访提纲全靠后期补录,电视台收视率报告显示节目口碑年年下滑。
眼尖的观众还注意到,主持人瘦得越来越脱形,镜头前只剩把骨头架子晃荡。
《鲁豫有约》这头衔是金招牌也是紧箍咒。
节目带她冲上"主持一姐"的宝座,也让她栽进"全网黑"的深坑。
感情路上同样磕绊,十三岁认识的青梅竹马朱雷,在校园里写匿名情书追她,毕业后却因为女强男弱分了手。
后来在国外闪婚嫁了个洋人,怀孕六个月时发现丈夫又打人又出轨,咬着牙去医院做了引产手术。
医生摇着头说,以后再想当妈就难了。
兜兜转转找回初恋再结婚后,2014年还是离了婚证。
鲁豫在自己书里写过:"挑错人误终生,流掉的孩子和撕碎的婚书都是债。"
镜头外的世界天翻地覆。
网络访谈节目像春笋似的往外冒,《鲁豫有约》的老套路渐渐失了新鲜劲儿。
2020年最后一期节目播完,那个坐了二十年的沙发空在了屏幕里。
如今有人提起陈鲁豫,年轻人想到的是网络鬼畜区里"真的吗"的表情包,中年人还记得她让张朝阳吃瘪的名场面。
当年万人空巷的收视王牌,最终成了电视史上的铅字注解。
倒也应了老话常说的理儿: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南方周末》给过评语,说这节目盛满了社会变革期的集体情绪。
那些坐在沙发里抖落的心里话,不管是明星的辛酸史还是普通人的悲喜剧,都拼出了半部中国社会二十年风情画。
只是当初坐镇中央的瘦削主持人不会料到,自己有天也会变成访谈故事里的主角。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