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琉球群岛不是。琉球群岛从来不是中国领土,所谓“收复”琉球当真是国际玩笑,地图开疆也不能如此荒唐。 说到钓鱼岛,这确实是板上钉钉的中国领土。钓鱼岛的发现和命名最早可见于明永乐元年(一四○二年)的《顺风相送》航海图,比日本声称拥有主权早了近五百年。早在明朝,钓鱼岛等岛屿就已经纳入中国海防管辖范围,是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无数明清时期的海图、文献都记录了中国渔民在这些岛屿活动的情况。 更关键的是,1809年法国地理学家皮耶拉比等绘《东中国海沿岸各国图》,将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绘成与台湾岛相同的颜色。1811年英国出版的《最新中国地图》、1859年美国出版的《柯顿的中国》、1877年英国海军编制的《中国东海沿海自香港至辽东湾海图》等地图,都将钓鱼岛列入中国版图。连外国人绘制的地图都承认钓鱼岛属于中国,这说明了什么? 日本对钓鱼岛的觊觎完全是甲午战争后的产物。1895年日本趁中国战败之机,偷偷将钓鱼岛”编入”日本版图,这本身就是非法的。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必须归还通过侵略获得的一切中国领土,钓鱼岛理应回归中国。 但琉球群岛的情况完全不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洪武五年即公元1372年正月,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派遣使臣杨载,持诏书赴琉球,向其谕告大明开国、建元洪武之事。从那时起,琉球确实成为了中国的藩属国,但这和”领土”是两个概念。 藩属关系意味着什么?简单说就是琉球国王需要接受中国皇帝的册封,定期向中国朝贡,但琉球王国保持内政自主,中国从未在琉球设立过郡县,也没有派遣过常驻官员。这种关系更像是”保护费”,而不是直接统治。历史上,朝鲜、越南、缅甸等很多国家都曾是中国的藩属国,但没人会说它们曾经是中国领土。 更复杂的是,琉球还有一段”一国两主”的历史。1609年(明萬曆三十七年、日本慶長十四年),島津家久以樺山權左衛門尉久高為大将,平田太郎左衛門尉增宗為副将,糾集兵力總計3000餘人,分乘战船100余艘入侵琉球。从那以后,琉球同时向中日两国称臣,日本使者来了就拜德川将军,中国册封使来了就拜大清皇帝。这种”两面三刀”的外交策略持续了二百多年。 到了明治维新后,日本彻底撕破脸皮。1879年,日本强行废除琉球王国,设立冲绳县,尚泰王闻讯忧惊而病,以尚弼(今归仁王子朝敷)代理事务。琉球末代国王尚泰被迫迁居东京,琉球王国正式灭亡。 有人说,既然琉球曾经是中国藩属国,中国就有权”收复”琉球。这种逻辑站得住脚吗?首先,藩属关系不等于主权归属,这在国际法上是常识。其次,即使按照历史渊源来算,琉球被日本统治已经一百多年,当地民众的认同早已发生根本变化。 今天的冲绳确实还有琉球独立运动,但规模很小。在2006年的冲绳县知事选举中,琉球独立党党魁屋良朝助代表该党参选,得票率仅为0。93%。这个数字说明了什么?绝大多数当地民众并不支持独立,更别说”回归”中国了。 冲绳仅占日本领土的0.6%,但美国军队的驻军却占冲绳县的 10.4%,即整个琉球群岛的18.8-20%。琉球人民确实承受着美军基地带来的各种问题,包括噪音、污染、犯罪等,这也是独立运动存在的主要原因。但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政治谈判和外交协商,而不是什么”地图开疆”。 现实就是现实,幻想就是幻想。钓鱼岛问题我们必须寸土不让,因为那确实是我们的领土。但对于琉球群岛,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都只会让人贻笑大方。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格局和视野应该更加成熟。与其做这些不着边际的”春秋大梦”,不如把精力放在发展经济、维护和平上。 历史可以是镜子,但不应该成为枷锁。我们尊重历史,但更要面对现实。钓鱼岛是中国的,这个立场永远不会改变。但琉球群岛的归属问题,早已是历史的尘埃。任何试图通过历史想象来重新划分现代疆界的做法,都是不负责任的。 历史真相往往比想象更复杂。钓鱼岛和琉球的不同命运,恰恰说明了理性分析的重要性。我们既要坚持原则,也要实事求是。你觉得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时,情感和理性应该如何平衡?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新加坡真的是这样的吗
【85评论】【22点赞】
万旺
倭寇可往,我亦可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