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7年,徐霞客偷偷宠幸了发妻侍女周氏,并怀了身孕。谁料,待徐霞客云游回家时,

历史故事收集者 2025-07-31 08:54:41

1617年,徐霞客偷偷宠幸了发妻侍女周氏,并怀了身孕。谁料,待徐霞客云游回家时,周氏已经被妻子卖了,她生下的孩子没有被认回。只是,万万没想到,徐霞客能流芳百世全靠这个外姓儿子。

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在年少时,许多人或许曾怀揣着“仗剑走天涯”的梦想,但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成行。然而,四百多年前,徐霞客给出了他的答案:“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位因旅行而被后人广泛铭记的历史人物之一。有人称他为“中国最早的旅行博主”,也有人将他誉为“明朝最浪漫的人”。 徐霞客出生在南直隶江阴县(今江苏省江阴市)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家境非常优越。根据统计,他家拥有的土地多达12597亩,堪称当地的首富。他的父母比较开明,也未强迫他走仕途,反而支持他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从22岁开始,徐霞客便决定脱去富家子弟的光环,穿上简朴的衣服,独自背上行囊,走上了自给自足的旅行之路。 他的旅行并不如现代的旅游那般便利,古代的交通远远不如今天的发达,出行依赖马车,而山区的道路往往崎岖不平,途中还可能遭遇山贼或野兽的威胁。尽管如此,徐霞客却毫无畏惧,他甘于吃苦、不怕挨饿,甚至风餐露宿,只为了追寻那些远在天涯的名山大川和风景名胜。 徐霞客的旅行生涯持续了三十多年,直到53岁去世。在这段漫长的旅程中,他凭借自己独立的能力,足迹几乎遍布了当时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涵盖了19个省市区。最终,徐霞客的旅行笔记被后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一书,全书约有60万字,内容丰富,涵盖了地理、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堪称不可多得的文学遗产。

康熙二十九年深秋,江南一隅的农家小院里,年迈的李寄在贫病交加中走完了他的一生。院子里零落的黄叶打着旋儿,几位故交好友为他料理后事。在他身后的木箱中,整整齐齐地堆放着一摞手稿,那是他耗费半生心血整理的《徐霞客游记》。 这些泛黄的纸张承载着两代人的故事。七十余年前,也是在这片江南水乡,一个婴儿的啼哭声打破了寂静的夜空。这个男婴就是李寄,他的诞生伴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往事要从顺治二年说起。那时的徐霞客已经功成名就,但鲜少有人知道,在他声名鹊起之前,曾在万历四十五年与家中侍女周氏暗结情缘。那年的徐霞客正值壮年,一心扑在山水游历上。江南的春天,草长莺飞,徐府内外种满了应节的花木。周氏是府中的贴身侍女,她小心翼翼地侍奉着这位才学过人的少爷,渐渐地,两人走得越来越近。 不料这段隐秘的情愫很快就结出了果实。周氏有了身孕,徐霞客却已启程远游。留在府中的周氏,面对主母的盘问,终究难以隐瞒。徐霞客的发妻雷氏是个果断的女子,她当机立断将周氏卖到了江阴云亭的李家。 云亭李家虽不是大户,但也算殷实人家。周氏在此安身,默默等待着孩子的降生。两年后,她生下了这个男婴,取名李寄。 李寄渐渐长大,他的才学也日渐显露。乡里的人都说这个少年"性素颖异",是个难得的奇才。直到有一天,周氏终于向儿子道出了他的身世。这个秘密像一颗种子,深深地埋在了李寄的心里,却从未对外人提起过。

徐霞客的旅行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健游”,二是“善游”。所谓的“健游”,指的是他旅行的广度和强度。与当代人旅行的方式截然不同,徐霞客不仅走得远,而且走得快、耐力极强。从二十多岁开始,直到他五十四岁去世,几乎每年都在外旅行。作为江苏人,他的足迹遍及全国,最远到过云南和贵州,时常在各地之间穿梭。 例如,有一年他刚去福建和广东,第二年又去了北京,第三年又回到福建。他的这种移动方式,几乎让现代交通工具感到汗颜,因为在没有飞机、高铁的时代,一次跨越数千里,足以让一般人疲惫不堪。然而,徐霞客不仅轻松跨越这些距离,还大多是步行而行,很少骑马。正因如此,他被后人誉为“驴友的鼻祖”,享有“游圣”的美誉。 有一次,他途经江西,经湘江到达衡阳,正赶上张献忠的军队在湖北被官兵击败。徐霞客的旅程并未直接遭遇战乱的侵扰,但湘江两岸的匪患还是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当时,他在船上遭遇了土匪袭击,匪徒们饥肠辘辘,失去理智,乱刀挥砍,徐霞客所乘的小舟迅速被砍毁,船身倾覆,徐霞客也掉进了江水。 在寒冷的冬季,他险些丧命,但最终成功逃脱,尽管衣衫全湿,身无一物。事后,朋友劝他回家休养一段时间,但徐霞客并未因此动摇。他明白,或许这就是最后一次出行的机会,但他依旧选择继续前行,他坚定地说:“何处不埋吾骨耶”。 崇祯九年(1636年),徐霞客已经五十岁,但他依然不肯停下探索的脚步。这一年,他开始了他一生中最长、最远的考察旅行。三年后,徐霞客来到了丽江,并受到了土司木增的盛情款待。他不仅对丽江的自然景观进行考察,还深入了解当地的民族文化,记录了纳西族的风俗习惯、礼仪、气候等多方面的信息,这些珍贵的资料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重要参考。

0 阅读:1

猜你喜欢

历史故事收集者

历史故事收集者

历史故事收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