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58岁徐悲鸿病逝,身在台湾的孙多慈听闻噩耗,把自己关在房中整整三天三

历史故事收集者 2025-07-31 08:56:39

1953年,58岁徐悲鸿病逝,身在台湾的孙多慈听闻噩耗,把自己关在房中整整三天三夜。出来后,她对丈夫说:我要为徐悲鸿戴孝三年。

徐悲鸿,这位享誉中外的画家,鲜为人知的是他与学生孙多慈之间的情感纠葛。这段感情因师生关系和社会观念的禁锢,最终未能圆满,留下了一段充满遗憾的往事。徐悲鸿的妻子蒋碧薇曾评价孙多慈是一个人品极好的姑娘,在徐悲鸿去世后还为他披麻戴孝,可见她对徐悲鸿的情感深沉。 孙多慈原名孙韵君,1913年出生于安徽安庆,出身书香门第。她的祖父孙家鼐曾是光绪帝的帝师,创办了京师大学堂,现为北京大学的前身。父亲孙传瑗是安徽省政府的秘书,母亲是一名小学教师。这个家庭虽不富贵,但文化与艺术氛围浓厚,孙多慈自幼便展现出浓厚的艺术兴趣和才华。 七八岁时,她便喜欢画画,经常带着画本四处写生。父亲发现她画作中的天赋后,特意请来家庭教师进行指导。一位是当地有名的画家阎松父,他惊讶于这个秀气小姑娘的画风竟如此洒脱奔放。另一位是北京画家萧谦中,他曾建议孙多慈跟随自己学习,但被孙多慈拒绝,认为他的画缺乏气魄。高中时期,孙多慈进入安庆女中,因秀美温柔的容貌和独特的气质被公认为校花。 1927年,北伐战争结束,孙多慈的父亲因政治原因被捕入狱,家中的变故让她心情沉郁。1928年,著名画家徐悲鸿从巴黎学成归国,出任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主任。彼时,他的婚姻已陷入困境,与妻子蒋碧薇貌合神离。孙多慈因家庭变故与徐悲鸿的境遇产生共鸣,逐渐走入他的生活。两年后,孙多慈成为中央大学艺术专修科的旁听生,与徐悲鸿朝夕相处。 徐悲鸿的课堂上,孙多慈不仅接受了系统的艺术指导,也对这位才华横溢的老师心生敬慕。而徐悲鸿也被这位年轻学生的才情与美貌所吸引。他为她改名“多慈”,取“多情善感、心怀慈悲”之意。

1953年的深秋,一个令艺术界震惊的消息从北京传来:著名画家徐悲鸿在中秋节后因病逝世,享年五十八岁。这个噩耗很快传遍了海峡两岸,在台湾的艺术界也掀起一片哀思。 身在台湾的女画家孙多慈听到这个消息时,正在为一幅山水画收笔。画笔从她手中滑落,在宣纸上晕开一片墨渍。这位昔日的弟子再也无法维持平静,将自己关在画室中整整三天三夜。期间,她的丈夫许绍棣几次想要进门查看,却都被她婉言谢绝。 三天后,当孙多慈终于推开画室的门时,她的神情已经平静下来。面对守候在外的丈夫许绍棣,她郑重其事地说出了一个决定:她要为徐悲鸿先生戴孝三年。这个决定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无疑是惊世骇俗的,但许绍棣却未加阻拦,默默接受了妻子的选择。 在随后的日子里,孙多慈开始了她的守孝生活。她换下了平日里色彩明艳的旗袍,改穿素色衣裳。她的画作也从这时起多了一份深沉,笔触间少了往日的轻快,多了几分哀思。曾经在徐悲鸿指导下练习的技法,此时更显得珍贵。她开始重新临摹老师的画作,仿佛要将那些逝去的教导时光重新拾起。 这三年的守孝期间,孙多慈依然保持着创作。她的画室里,徐悲鸿当年送给她的那方"大慈大悲"印章被珍重地保存着。

孙多慈与徐悲鸿的关系,在当时的中央大学校园内已然不是什么秘密。旁听生孙多慈以其才情和美貌,不仅引得徐悲鸿倾注了大量心血,甚至让其他正式学生感到自己仿佛成了“陪读”。这些流言最终传到了徐悲鸿的妻子蒋碧薇耳中,进一步加剧了两人的矛盾。 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蒋碧薇留守家乡照顾病重的姑母期间。徐悲鸿曾写信催促她尽快回南京,信中简短提及:“若再不回来,我恐怕会爱上别人。”蒋碧薇并未在意,直至姑母去世后才带着孩子回家,却惊闻徐悲鸿坦言自己已爱上学生孙多慈。蒋碧薇更得知,孙多慈在她不在家的时候,还曾被徐悲鸿带回家中。 蒋碧薇的忍耐在一次画室参观时被打破。当她在画室中看到徐悲鸿为孙多慈所画的两幅作品时,心头的愤怒无以抑制。一幅是孙多慈的肖像画,另一幅《台城月夜》描绘了徐悲鸿与孙多慈在月夜高岗的场景。蒋碧薇当即将两幅画取走,将肖像画藏起,另一幅则故意悬挂在客厅显眼位置,供人指点。 1935年,孙多慈毕业并回到安庆女中任教。徐悲鸿为她创作了《燕燕于飞图》,以寄托相思。而后,为促成孙多慈出国留学,徐悲鸿尽力奔走,甚至计划出版其画册。然而,蒋碧薇强力阻挠,使留学计划搁浅。最终,《孙多慈素描集》得以出版,但徐悲鸿的努力也为他与蒋碧薇的婚姻画上了句号。 离婚后的徐悲鸿曾登报公开与蒋碧薇脱离关系,并委托友人向孙家提亲。然而,孙多慈的父亲闻听后勃然大怒,将提亲者骂走。为避闲言,孙多慈一家迁往浙江丽水。此时,浙江教育厅厅长许绍棣向孙多慈表达了爱慕,最终赢得了她的青睐。 多年后,徐悲鸿与廖静文结婚,而孙多慈虽已为人妻,却难掩内心的失落。她创作了一幅红梅图,题诗表达孤寂与感怀。画作传到徐悲鸿手中,他在画上添了一只喜鹊,似乎在回应她的心声。两人再未有交集,各自的人生也走向了不同的轨迹。

0 阅读:2

猜你喜欢

历史故事收集者

历史故事收集者

历史故事收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