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已波及到中国,俄罗斯狂轰滥炸,致使我国损失45亿美元? 2025年3月

万事浮华 2025-07-31 10:05:15

俄乌冲突已波及到中国,俄罗斯狂轰滥炸,致使我国损失45亿美元? 2025年3月,俄罗斯一发炮弹将乌克兰境内的马达西奇公司彻底炸成废墟,自己是出了气,可中国企业为此搭进去的45亿美元,差不多3000多亿人民币,就这么在战火里没了。 2016 年那时候马达西奇因为俄乌关系破裂,俄罗斯不再买它的发动机,销售额暴跌60%,连工人工资都发不出来。 中国天骄航空公司看在眼里,主动伸出援手,不仅和马达西奇签了协议要买56%的股份,还提供了2.5亿元低息贷款帮它续命。 到了2017年,中方又追加投资17亿元人民币,在重庆建了发动机组装厂,400多名乌克兰工程师拖家带口来中国工作。 眼瞅着收购就要成了,谁能想到美国横插一杠子,施压乌克兰政府说“不能让中国掌握航空发动机技术”。 乌克兰政府二话不说就翻脸,不仅撕毁合同,还在2021年把马达西奇国有化了,一分钱赔偿都没给中国企业。 中国企业可不是吃素的,2020年就向海牙国际仲裁法院起诉乌克兰政府,索赔45亿美元,可乌克兰政府耍起了无赖,既不承认股份转让合法,也不接受仲裁结果。 更气人的是,乌克兰一边赖账,一边又和中国签下8亿美元的发动机订单,因为除了中国,根本没人愿意买他们的产品,本以为事情就这么僵持下去了,没想到2025年初,俄罗斯的一发炮弹彻底炸碎了最后的希望。 俄罗斯为啥炸马达西奇?原来俄乌冲突爆发后,乌克兰把这家工厂征用了,转型生产军用无人机。 俄罗斯被这些无人机折腾得够呛,于是发起了针对性的精确打击,这一炮下去,250架还没出厂的无人机成了废铁,核心车间也被夷为平地。 这下好了,中国企业拿着海牙法院的判决书,对着一片废墟,连个讨债的地方都找不到。 乌克兰说工厂是俄罗斯炸的,俄罗斯说工厂早归军方了,西方媒体则集体装傻充愣,这45亿美元,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没了。 马达西奇事件只是中国企业在俄乌冲突中受损的一个缩影,还有渤海租赁,因为10架飞机在俄罗斯无法收回,被迫计提了2.98亿美元的资产减值损失;日发精机也没逃过一劫,5架波音757飞机在俄罗斯境内无法收回,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约7.41亿元,这些损失加起来,可不是个小数目。 有人可能会问,俄罗斯为啥这么狠,连中国企业的投资都不管不顾? 其实,俄罗斯在战场上根本不会去分辨工厂里有没有中国投资,只要被乌克兰军方征用,就成了合法打击目标。 而乌克兰呢,一边靠着中国的订单续命,一边又跟着美国屁股后面对付中国,这次马达西奇被炸,乌克兰政府还想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可明眼人都知道,要不是他们当初撕毁合同,马达西奇也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从施压乌克兰阻止中国收购马达西奇,到现在对俄罗斯的制裁,美国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遏制中国的发展。 可美国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这些小动作,不仅没把中国怎么样,反而让中国企业看清了国际市场的风险,加快了自主创新的步伐。 就拿航空发动机来说,以前咱们依赖国外技术,现在被逼着自己搞研发,反而取得了不少突破。 这场冲突给咱们提了个醒:国际投资不是请客吃饭,背后往往藏着政治博弈和军事风险,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要盯着市场,还要时刻提防某些国家的小动作。 马达西奇的教训太深刻了,45亿美元买不来一个工厂,却能让咱们明白一个道理: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现在,马达西奇的废墟还在那里,45亿美元的损失也已经成了事实,咱们除了心疼,更要记住这个教训。希望这场战争早点结束,也希望类似的悲剧不再上演。 毕竟,和平发展才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而不是让无辜的企业和老百姓为战争买单。战争没有赢家,受伤的永远是普通百姓和无辜企业。 中国始终坚持劝和促谈,希望俄乌双方能坐下来好好谈谈,别再让更多人遭殃,但咱们也得明白,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在风暴中站稳脚跟。 马达西奇的事虽然让人痛心,但也让咱们更加坚定了走自主创新道路的决心,未来的路还长,中国企业会带着这份教训继续前行,用实力证明,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咱们发展的脚步!

0 阅读:0
万事浮华

万事浮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