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前外长杨文荣表示,在东南亚,没有国家想让中国成为敌人,但也没有国家想让中国

古木过去 2025-07-31 10:14:10

新加坡前外长杨文荣表示,在东南亚,没有国家想让中国成为敌人,但也没有国家想让中国太靠近,因为中国太大了,如果距离中国太近,就会失去独立自主。所以在东南亚,有一种平衡大国关系的深层本能。 东南亚国家对中国芯片的需求,几乎到了离不开的地步。在马来西亚的工厂,采购处的人只要一算账,就知道中国出产的28纳米芯片能让他们节省三成成本。 对利润低微的小厂来说,这一点点优势就是生死线。越南的电动车行业也少不了中国产芯片,一辆车上要用成千上百颗,其中大部分得靠中国供应。 中国芯片物美价廉,一下子扎根整个东南亚工业链。 但万一有一天中国对整个东南亚卡材料、控出货,后果根本没人敢想。便宜芯片是好,可一旦失去选择权,那才让人害怕。 所以,没人敢把所有希望都押在中国身上。马来西亚明面上跟中国打得火热,吸引中国企业投资搞半导体,还参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希望多份蛋糕多点安全感。 背地里,马来西亚又和美国积极互动,搞“友岸外包”,把部分订单扔给美国公司。甚至在芯片出口方面卡得更紧,就是要证明自己不是完全倒向中国。 越南的情况也差不多:一方面大力吸收中国资本,比如让中国帮着修铁路、共建厂房,想借这个机会接住中国转移出来的订单。 另一方面,越南又拼命对接美国市场,当美国品牌的拼装车间,对外赚美金,对内靠中国搞基础设施。 这种两头下注,正好切合小国的现实考量,能挣钱、能就业,风险也算分散。 而中国半导体产业扩张的浪潮,也让东南亚国家头皮发麻。中国芯片厂拼命扩产,到2025年底就能占全球三成市场,这数字还会往上蹿。 表面上看,芯片变便宜了,但一旦中国的产能填满全世界,这些小国家就更很难玩出自己的牌。 刚想自建点半导体工厂,学着搞设计和制造,但只要中国持续低价冲市场,东南亚这些“小兄弟”根本没法和中国抢蛋糕。依赖越多,风险也越大。 压力越来越大,东南亚国家也在拼命找出路。大家一起谈自贸区升级,不只是讲出口和税收,还把数字经济、绿色科技这些都拉进来,争取从供应链、金融、技术方方面面都多好几手准备。 印尼看锗材料危险,立刻和澳大利亚合作打资源牌;泰国拉着欧盟搞投资,想扩展多条路;新加坡更是努力联合日本、澳大利亚,研究2纳米芯片,生怕被东西两头夹住。 美国要求你不能帮中国,但中国市场又离不了。谁都不敢往哪个头彻底靠,只能两边留路。 前外长杨文荣说得直接,这里没有国家想和中国闹僵,又没有人敢让中国一口吃掉,都怕丢了自己的主意。 东南亚就是在这样的小心试探中过日子,一步一步走在中美赛道的夹缝中。 现在东南亚还在找自己的方法拼活,一边赚中美的钱,一边多条路自保,这种平衡,看着就难,却几乎成了东南亚的常态。

0 阅读:0
古木过去

古木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