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机器人发生性关系?近一半的美国男性被访者表示愿意! 调查数字摆上桌,很多人第一

古往剖析所 2025-07-31 10:52:18

和机器人发生性关系?近一半的美国男性被访者表示愿意! 调查数字摆上桌,很多人第一反应不是震惊,而是怀疑。真有那么多人动了念头?真有人把冰冷金属当伴侣?结果翻了下数据,48%。不是点击率,不是虚构小说,是实打实的受访者——接近一半的美国男性,说“愿意”。愿意和机器人发生性关系。 这不是玩笑。也不是遥远未来。而是眼下,正在形成的新趋势。一开始只出现在小众论坛里,技术宅、情色文化、边缘实验。但这些东西一旦被统计、被研究、被商业包装,形势立刻变了。这不再是个体癖好,而成了可预测、可追踪、可扩展的消费方向。 早在几年前,YouGov 就搞过一次大样本问卷。主题是“你愿不愿意和机器人发生亲密关系?”问题听起来像是科幻剧剧本,但数据让人大跌眼镜。22% 的美国成年人表示愿意,其中男性超过四分之一。别忘了,这是匿名回答的。没人逼,没人诱导。愿意就是愿意。别以为这是极客小圈子自嗨,样本覆盖城市、乡村、老年人、中青年,差异只在性别和年龄。 数字继续攀升。等到2024年,受访样本变成1200人,结果更夸张:48% 的男性说“可以考虑”,33% 的女性也点了头。更有意思的是,这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伴随性唤起状态出现的明确意愿。换句话说,当人处于高度刺激状态时,对“机器人性伴侣”的接受度迅速提高。 心理学也介入了。研究者开始测量这背后是什么动因。发现有两个变量特别关键:一个叫“刺激寻求”,另一个叫“技术喜好”。前者是指喜欢新鲜、敢于尝试,后者就是喜欢机械、AI、拟人技术。不出意外,这两个属性高度重叠于男性群体。再具体点,是年轻男性、单身男性、或者性经历有限的男性。 可不是所有接受调查的人都有欲望,也不是所有欲望都落地实现。真正推动趋势变质的,是技术端与市场端的合谋。市面上不再只有硅胶娃娃那么简单。人工智能开始植入语言逻辑、自主响应、情绪反馈。这些机器人不再只是“供人使用”,而是能回应的“伴侣替代”。 媒体闻风而动。Forbes 杂志给这股风潮起了名字,叫“Robosexuality”。意思就是:把机器人当性对象,也可能是情感寄托。它不局限在肉体接触,还包括对话、抚慰、陪伴、甚至幻想共生。这类人群数量在北美、欧洲、日本迅速增长,逐渐从隐秘圈层扩展到中产阶层、边缘家庭、技术岗位人群。 调查报告给出一个刺眼数字:15.3%。这是承认自己“有过机器人性经历”或使用过相关装置的美国成年人比例。不是想,是做了。而且,很多人表示这是“比人更好”的体验,原因五花八门:不会拒绝、不用沟通、不需要情绪劳动、完全可控。 与此同时,市场在悄悄布局。AI公司开始研发“情感算法”;成人产业在推动“互动性玩偶”;语音公司优化拟人语气;社交平台接入虚拟伴侣。技术像水一样流入生活缝隙,不声不响地把人类情感边界往外推。一个人晚饭后戴上头显,语音唤醒虚拟伴侣,得到回应,进行互动——这不再是未来,而是今天发生的日常。 说到底,这不是一场技术革命,而是一次文明试探。人类在问自己:性究竟是什么?是生理满足?是情感交流?是权力投射?还是孤独的出口?当一台程序能模拟拥抱、回应话语、甚至“说爱你”,那这个行为到底属不属于“性”范畴? 还有一个更深的冲突正在隐隐浮现——“替代关系”与“真实关系”的对撞。一部分人已经在用机器人填补伴侣空缺。另一部分人则恐惧未来人类会被技术抛弃。矛盾点不是技术发展,而是人类自己该如何界定关系边界。 数据不会说谎。它只揭示趋势。而趋势正在不断逼近那个不太舒服的结论: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尝试非人性伴侣,甚至建立某种形式的依赖。有人说这是性解放,也有人说是情感退化。但不管怎么说,它正在变成现实。 和机器人发生性关系,不再只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而是成千上万人点击“同意”时,悄悄滑进现实生活的选项。不是所有人都准备好了,但显然,有一半人已经不排斥。未来会怎么走,没人能说准。但这扇门,已经打开。

0 阅读:2
古往剖析所

古往剖析所

剖析古往,解读历史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