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大陆钱捐给“台独”的集团:民进党的头号金主,终于被杀鸡儆猴 在高雄的一家远东

语蓉聊武器 2025-07-31 11:16:18

赚大陆钱捐给“台独”的集团:民进党的头号金主,终于被杀鸡儆猴 在高雄的一家远东百货里,大妈们正围着打折的棉被挑选,标签上印着 “远东纺织出品”。 不远处的工地上,搅拌车印着 “亚洲水泥” 的字样 —— 这就是远东集团在台湾的日常。 可 2021 年冬天,这家渗透到生活角落的企业,却被大陆多个部门联合点名:旗下 5 省企业因违法违规被罚 4.74 亿,一块闲置了 7 年的建设用地也被收回。 这事儿,得从 1930 年代的上海棉纺厂说起。 1932 年的上海,闸北区的棉纺厂里,21 岁的徐有庠正蹲在棉花堆前算账。 他从江苏海门老家来上海当学徒,三年就把棉粮商行的上海业务摸得门清:哪条船的棉花含杂率低,哪个粮行的糙米能多掺两成沙子还不被发现。 老板赏识他,让他管上海分号,可他夜里总盯着黄浦江的货轮发呆 ——“给人打工,不如自己当老板”。 1935 年,徐有庠在上海静安寺开了家 “同茂粮行”,门面不大,却靠着 “半夜收粮、清晨运到租界” 的快节奏,抢了不少老商行的生意。 抗战爆发后,他又盘下两家倒闭的纺织厂,改造成 “惠民纱厂”,专做军布。 那会儿日军封锁港口,他就雇渔民夜里用小舢板运棉纱,硬是把生意做进了抗日根据地 —— 这时期的他,倒也算给前线出了力。 后来到台北时,他带的除了机器,还有两箱金条 —— 这成了他在台湾的本钱。 当时的台湾,老百姓穿的衣服大多是日本留下的旧布料,一尺 “洋布” 能换三斤米。 徐有庠把机器一装,在台北郊区开了 “远东针织厂”,专做粗布工装。 恰逢蒋介石搞 “民生工业振兴计划”,给他批了 “五年免税” 的政策,没两年,台湾军队的军装、学校的校服,一半都用他的布。 1957 年台湾修横贯公路,他又找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牵线,拿到 “亚洲水泥” 的牌照,水泥厂一开工,正好赶上全台基建潮,连蒋介石的 “总统府” 翻新都用他家的水泥。 到 1990 年代,徐有庠老了,对着一堆儿子发愁:长房的徐旭时脾气暴,二房的徐旭东却在美国读了经济学硕士,还在花旗银行做过分析师。 最后,他拍板让徐旭东接班 —— 这决定让长房炸了锅,徐旭时卖掉股份去了美国,临走前骂弟弟 “喝洋墨水的,迟早把家业败光”。 徐旭东接手时,台湾纺织业正被东南亚廉价货冲击。 他没像父亲那样守着老本行,而是盯着大陆的报纸 ——1992 年,大陆刚出台《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1993 年,他带着团队去上海,在徐家汇圈了块地,开了 “太平洋百货”。 开业那天,他站在八楼露台,看着楼下排队的人群笑了:“这里的人,比台北总人口还多。” 这些钱,不少带着大陆的印记。 江西水泥厂 2018 年的利润,够给苏贞昌的竞选团队发半年工资;上海太平洋百货的租金,成了民进党 “青年部” 的活动经费。 有人算过,远东集团在大陆赚的钱里,每 100 块就有 3 块变成了 “台独” 的宣传费。 2021 年 9 月,大陆环保部门的检测车开到了江苏太仓的远纺工厂。 检测仪显示,工厂的污水排放口 COD 值超标 5 倍,沉淀池里的污泥堆了半人高。 土地部门调档案发现,江西水泥厂那块批的 “工业用地”,被改成了商品房售楼处,闲置了 7 年还在收租金。 11 月,罚单下来:4.74 亿罚款,收回土地,限期整改。 几乎同时,国台办把苏贞昌列进 “台独顽固分子清单”,发言人朱凤莲说:“谁给‘台独’送钱,就砸谁的饭碗。” 徐旭东急了,在台湾《联合报》登文章,说自己 “祖父坟在江苏,坚决反独”。 可记者扒出,他长子徐国安在美国参军时,档案上写的 “国籍” 是 “台湾”;集团旗下的 “远传电信”,还在给 “台独” 机构提供加密专线。 更讽刺的是,被罚后三个月,他就把台湾的纺织产能砍了 20%,却在越南开了家新厂 —— 明摆着想 “东边不亮西边亮”。 这种 “吃里扒外” 的事,早有前车之鉴。 2019 年,某台企在福建开电子厂,一年赚 80 亿,转头就给 “台独” 政党捐了 2000 万新台币,结果大陆海关直接暂停了它的出口退税,三个月就亏得卖厂房。 现在去上海太平洋百货,还能看到 “远东集团” 的标志,只是老顾客都在念叨:“赚着咱的钱,给别人拆咱的家,这种企业,迟早没人待见。” 这话不假 —— 做生意就像走亲戚,你总往人家碗里吐口水,谁还能给你留饭吃? 远东集团的罚单,说白了就是张 “规矩条”:大陆的市场大,但容不得 “吃饭砸锅” 的糊涂账。 那么你们觉得大陆的处罚如何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0 阅读:0
语蓉聊武器

语蓉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