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40师参谋长黎原因为打仗太厉害,资历却不够,军长为了提拔他,接连调

如梦菲记 2025-07-31 12:25:14

1951年,140师参谋长黎原因为打仗太厉害,资历却不够,军长为了提拔他,接连调走3任师长,不久,黎原就在朝鲜大放异彩!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1年春,朝鲜战场局势紧张,第五次战役即将打响,志愿军47军接到命令入朝作战,就在这关键时刻,军长曹里怀做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他要把140师的指挥权交给一位刚刚担任师参谋长不久的年轻军官——黎原,这个决定在军内引起不少议论,毕竟黎原此前不过是一个团长,晋升之快,少见。   黎原出身于黄埔,1937年参加过淞沪会战,那场战斗极其惨烈,一天就打光一个师,他对战争的残酷体会很深,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作战方式。   1938年,他带着董必武的介绍信去了延安,正式投身革命,在抗大进修期间,他因为军事素养高,很快就被调去任教。   可他不愿久坐讲堂,更希望上前线打仗,后来,他被调入359旅,那正是他曾在国军时围剿的部队,历史的巧合让他颇为感慨。   新中国成立后,黎原担任47军418团团长,随军前往湘西剿匪,湘西山高林密,土匪熟悉地形,藏匿灵活。   黎原指挥部队连续作战,在攻打张玉玖匪帮时,不靠硬拼,反而利用当地语言和亲情宣传让百姓进山敲锣喊话。   他说:“这些‘转转兵’,你不把他们当老百姓看,就永远剿不完。”最终,这场剿匪战斗活捉匪首,百余人投降,两百多人被击毙,成为一次既干净又有震慑力的战例。   这场剿匪战役让军长曹里怀对黎原刮目相看,他不是简单的猛将,而是真正能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办法的指挥员。   但要让他担任师长,光有剿匪经验还不够,140师是47军的主力部队,原来的几位师长都是资历深厚的老红军,按照常规提拔次序,黎原还得再等几年。   曹里怀决定打破惯例,他先将黎原提为师参谋长,继续兼任团长,这样既锻炼他,又不引起太大反弹。   随后,军部开始调整140师的指挥结构,一年内,三任师长相继被调离,有的升任副军长,有的改任参谋处长,有的被派去军校任职,这些调动表面上是正常的人事安排,实际上为黎原让出了位置。   直到1951年4月,黎原正式接任140师师长,率部入朝,上任第一天,他没有先在后方部署,而是带着图纸和参谋钻进一线阵地,现场勘察,他用木棍在地上划出阵地结构,重新调整火力布置。   他主张的防御体系强调前沿集中火力,利用地形建立“藏打一体”的坑道网,这个办法来源于湘西剿匪时他对山洞土匪的围堵战术。   朝鲜的战斗比预想中更艰苦,美军空中优势明显,炮火覆盖密集,美骑一师对黎原阵地发动猛攻,第一天,230.4高地被炸得尘土飞扬,一个连只剩下一人仍在阵地上坚守。   黎原亲自赶到阵地下方的坑道指挥,他没有动摇,反复强调“人不动,阵地不能丢”,为了稳住军心,他在指挥所支起象棋盘,边指挥边和参谋下棋,嘴里还不时叮嘱:“别怕他们飞机,炮弹打不着咱们人。”   他设计的“漏斗形”坑道结构极为实用,顶部设观察口,两侧为反斜面散兵坑,美军坦克冲到前线,看见阵地上无人,以为是空置。     刚一推进,志愿军就从坑道里跃出,进行反击,这种战术拖慢了敌军攻势,还创造出反攻机会。   在临津江一带,战斗持续了整整90天,黎原坚持白天隐蔽、夜晚袭扰的战法,拖住了敌军,阵地反而向前推进了十几公里。   最终,美军骑一师撤退,战后统计,140师在这场战斗中歼敌上万,击毁坦克和装甲车辆上百辆,彭德怀亲自签署嘉奖电,杨得志发电全军学习黎原。   这一仗打完,没人再质疑黎原的资历,官兵说:“跟着黎师长,心里有底。”战士们在坑道里吃压缩饼干的时候,都知道外面炮火连天,但他们更知道师长就在前沿,和他们一样没合眼。   黎原把所有荣誉归给全师,他只是把那份嘉奖电文叠好,放进了衣兜,他说:“组织把重担交给我,我就不能让他们失望。”   事实证明,提拔他不是冒险,是军长识人准确,在血与火的战场上,能打仗、打胜仗,就是最硬的道理,黎原用实绩为自己赢得了位置,也为后人树立了“看本事,不看资历”的榜样。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北京新闻广播——父辈的1949 | 黎原:从战火纷飞中走来 澎湃新闻——黄埔90年|11期生黎原:政审需单独谈话,不合格者被辞退

0 阅读:0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