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的梦想终于实现,印度终于成功超越中国?但走近一看,这似乎还是印度的一场美梦…… 苹果在印度的工厂最近挺风光,组装线转得飞快,运往美国的iPhone一箱箱堆成小山。 数据里说,今年二季度印度给美国发的智能手机占了44%,比中国的25%高出一大截,从表面看似乎是真的超了中国,但你要是走进那些工厂看看,就知道这风光背后有多尴尬。 就说组装车间吧,工人手里的零件看着花花绿绿,仔细瞧产地,一大半贴着“中国制造”。 摄像头模组是东莞产的,OLED屏幕从深圳运过来,连那颗小小的芯片,封装测试也在上海完成。 印度工人就像搭积木,把这些远道而来的零件拼起来,再贴上“印度制造”的标签发往美国。 说起来是印度出口超了中国,倒不如说中国零件换了个地方“路过”印度——毕竟中国给印度发的手机零件,这一年多涨了不少。 想让零件真正的实现“印度造”?难着呢。去年有个本土厂商试着做充电接口,折腾了大半年,做出来的东西要么插不进去,要么用两次就坏,最后还是得乖乖从中国进货。 印度自己也想补这块短板,拉了不少投资建零件厂,可厂房盖好了,机器装好了,技术员来了一看直摇头:没有成熟的产业链配套,单靠一家厂根本玩不转。 比如做屏幕需要特种玻璃,附近没有;做摄像头需要精密镜头,得从日本转道中国再运过来,光运费就比中国本土生产贵三成。 就算零件都凑齐了,组装环节也让人头疼,中国工厂的工人闭着眼睛都能把螺丝拧得又快又匀,印度工人刚上手时,要么拧太紧把塑料壳拧裂了,要么没拧牢,手机摔一下就散架。 厂里的老技术员说,刚开始每100部手机里,合格的比中国工厂少10部还多。 为了赶上进度,工厂不得不三班倒,电费、加班费加上返工的损耗,算下来造一部手机的成本,比中国工厂高出快一成。 更有意思的是产能这回事,印度总说自己能一年造5亿部手机,可实际能卖出去的也就一半多,好多厂房空着机器,就等订单上门。 为啥?因为本土市场没那么大需求,想靠出口又得看别人脸色。 苹果把一部分订单挪到印度,是为了分散风险,可真要造高端机型,还是得靠中国工厂。 毕竟那里有能24小时运转的供应链,缺个零件,隔壁厂半小时就能送过来,这效率印度现在还差得远。 说到底,印度这次“超越”更像一场数字游戏,把别人的零件拼起来再出口,就像借来的漂亮衣服,看着光鲜,终究不是自己的。 中国制造业的底气,不在于组装了多少部手机,而在于从零件到技术的全链条掌控力。 印度要真想把这“超越”坐实,得先学会自己造好一颗螺丝、一块屏幕,不然这场热闹,恐怕只是昙花一现。
一直以来的梦想终于实现,印度终于成功超越中国?但走近一看,这似乎还是印度的一场美
海星领航
2025-07-31 12:31:17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