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美军俘虏了一个17岁的志愿军战士,美军用电话线把他捆住,连夜拉去领赏,然而,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个小战士,把他们耍的团团转! “小子,抓你回去能换不少赏钱。”美军士兵得意地说道,粗壮的手臂死死按住眼前这个瘦弱的中国少年。电话线深深勒进常同茂的手腕,鲜血顺着指尖滴落。美军士兵点起香烟,用蹩脚的中文炫耀着抓到俘虏的喜悦。 他们不知道,这个沉默的少年正在暗中活动手腕,悄悄测试绳索的松紧度。当美军押着他经过一处弹坑时,常同茂猝然使力挣脱束缚,右手闪电般地朝腰间摸去,那里别着的手榴弹,此刻成了他试图反击的依仗。“轰—”爆炸的火光中,两名美军士兵应声倒地。 常同茂抹了把脸上的泥土,捡起地上的冲锋枪,头也不回地消失在夜色中。重返战场的常同茂像一把尖刀插入美军防线。他先是用缴获的冲锋枪吸引两股巡逻队交火,趁乱救出被困的卫生员。随后,他伪装成伤员接近美军机枪阵地,在距离20米处突然投出手榴弹。 爆炸声中,他冲进硝烟,用刺刀结果了幸存的机枪手。凌晨3点,常同茂发现了更大的目标,一个亮着灯的帐篷,里面传来电台的滴滴声。他数了数剩下的手榴弹,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三秒后,指挥所化作一片火海,作战地图和通讯设备在爆炸中灰飞烟灭。 在黎明破晓前那最后的两个小时里,常同茂缔造了堪称奇迹的战斗佳绩。他带着成功营救出来的伤员,悄然潜伏在敌军溃退的必经之路上。凭借着所剩不多的弹药,他以无畏的气势和机智的战术,迫使 7 名慌不择路逃窜的美军士兵缴械投降。 当太阳升起时,这个浑身是血的少年押着俘虏回到部队,身后跟着20多名被他救出的战友。指挥部的参谋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被宣布阵亡的小战士,不仅活着回来,还带回了战利品和战友。 常同茂的故事很快传遍整个志愿军。彭德怀司令员亲自签发嘉奖令,授予他“特等功臣”称号。如今,军事专家分析这场战斗时指出:常同茂的成功绝非偶然,他对地形的利用、时机的把握、心理战的运用,都达到了特种作战的水准。 七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望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依然会被深深震撼。一个年仅17岁的少年,用智慧和勇气诠释了什么是铁血军魂。在敌众我寡的绝境中,他没有屈服;在身陷囹圄的危机时刻,他没有放弃,在救出战友后,他没有居功自傲。 这种精神,正是志愿军战士创造无数战场奇迹的力量源泉。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或许不再需要面对枪林弹雨,但常同茂身上那种永不言弃、智勇双全的品质,依然值得每个人学习。记住这些英雄,不仅是为了缅怀历史,更是为了传承那份永不褪色的精神力量。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常同茂 解放军报|《永不褪色的番号:志愿军第15军老兵口述实录》 文|何夕 编辑|南风意史
1951年,美军俘虏了一个17岁的志愿军战士,美军用电话线把他捆住,连夜拉去领赏
南风意史册
2025-07-31 13:12:49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