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全军授衔结束后,远在台湾的蒋介石很快看到了授衔名单,当他看到陈毅被授予元帅军衔的时候,长叹了一口气,对身边的宋美龄说,这个人是非常厉害的。
陈毅1901年出生在四川乐至县一个小康家庭,从小接受私塾教育,1919年去法国勤工俭学,在巴黎接触马克思主义,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他投身革命,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担任部队党代表,领导士兵转移到三河坝与朱德会合,进行整编。1928年领导湘南起义,率军在山间行军,抵达郴州建立苏维埃政权。4月与毛泽东部队在井冈山会师,任红四军师长,指挥修建工事抵御国民党进攻。1929年随军转战赣南闽西,开辟根据地,指挥夜袭敌营。1930年任红二十二军军长,率军攻打吉安,下令炮兵轰击城墙,步兵冲锋攀登城头。
1934年腿部受伤,没跟主力长征,留在苏区坚持游击战,与项英率队在山林转移,避开包围圈,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率队改编为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挺进江南茅山开辟根据地。1938年在句容作战,埋伏日军,开火缴获武器。1940年进入苏北,指挥黄桥决战,阻击韩德勤部。1941年皖南事变后重建新四军,任代理军长,在盐阜地区反击,扩大根据地。1945年抗日胜利,任新四军军长,北上华中作战。解放战争指挥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组织战役。1949年解放上海,任市长,推动恢复生产。1954年进入中央工作,1955年授元帅军衔。
蒋介石看到授衔名单感慨陈毅厉害,主要因为陈毅多次在战场重创国民党部队。1940年黄桥战役,陈毅率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七千人布防黄桥镇,面对韩德勤三万兵力进攻,集中火力打击主力方向,击溃十二个团,缴获大量枪支弹药,新四军力量增强。韩德勤部损失一万一千人,其中俘虏三千八百多名,奠定苏北抗日根据地基础。1947年莱芜战役,陈毅与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设伏,李仙洲集团四万精锐被包围,三天内歼灭五万六千人,生俘李仙洲和韩浚,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前进指挥部覆灭。这场战役贯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原则,在运动中歼灭国民党军,国民党部队损失惨重,无法反击。战役中华东野战军示形于南决战于北,诱敌深入,国民党军密集靠拢却被分割。国民党王耀武命令李仙洲率三个军从济南逼近莱芜,另四个师在鲁西南阻击,但华东野战军快速行动,包围莱芜城内国民党军。战役结束,国民党七万多人损失,华东野战军缴获大量装备。
1947年孟良崮战役,陈毅指挥华东野战军围攻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该师装备美式武器,自恃精锐,驻守山地高地。华东野战军利用地形多路逼近,协调炮兵支援,密集炮弹落向阵地,总攻全歼该师,张灵甫阵亡。国民党视此师为王牌,损失让蒋介石震惊。这场战役国民党采用集中兵力稳扎稳打战法,第一步占领鲁南,第二步占领山东,但华东野战军以优势兵力围困七十四师,五天内歼灭,同时在天马山歼灭整编第二十五师。国民党进攻态势未变,但损失三万二千人,胶济铁路部分打通,共军被挤压到黄河以北。蒋介石对陈毅部队评价高,认为最能打,肃清最困难,陈毅部在战争第一年歼敌最多,给国民党带来多场败仗。蒋介石曾制定暗杀计划,陈毅排第一,但多次失败。
1948年淮海战役,陈毅指挥华东野战军与中原野战军协同,歼灭国民党徐州集团。战役分三阶段,第一阶段包围黄百韬兵团,华东野战军挖掘阵地,开火压缩包围圈,国民党突围失败。第二阶段歼灭黄维兵团,中原野战军集中十五万人包围,邓小平和刘伯承指挥部移至小李家村指挥。第三阶段围歼杜聿明集团,整个战役歼灭五十五万五千人,击毙邱清泉、黄百韬,生俘杜聿明。中央军委决定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筹指挥。粟裕建议由陈毅邓小平统一指挥,两个野战军配合作战。陈毅说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山东泗水县出车支援。国民党主力丧失,这些败仗让蒋介石对陈毅产生忌惮,认为陈毅部顽强训练最苦。
授衔后陈毅继续参与国家事务,1958年起担任外交部长,代表中国出席国际会议,推动与多国建交。主持外交部会议,讨论政策草案,强调和平共处原则,接待来访使节,推动中非友好合作,出访非洲视察项目,推动中日民间交流。作为外交事业开拓者,他以元帅身份兼任外长,贡献于新中国外交初创期。1971年健康恶化,癌症症状出现,在北京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坚持工作阅读报告。1972年1月6日逝世,享年70岁,遗体安放大厅,运往八宝山公墓安葬。蒋介石留在台湾,维持国民党统治,推行土地改革,减租征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丈量面积发放地契。推动经济建设,兴建工厂基础设施。1950年代与美国签订防务条约,接收援助扩建空军基地。1960年代任命蒋经国为行政院院长,逐步移交权力。1975年4月5日突发心脏病,急救无效逝世,享年87岁,遗体暂厝慈湖。台湾进入新领导时期,经济继续发展社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