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中国早就悄然着手为和美国在经济上“保持距离”精心布局。中方智囊团看得透彻,咱们经济的一大短板,就是对美国市场需求过度依赖。 近些年来中美贸易摩擦此起彼伏,就没消停过。美国时而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时而又在芯片等高科技领域设置重重限制,明摆着就是要遏制中国发展的势头。 回顾2018年那场贸易战,美国骤然对价值几百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不少长期依赖出口美国的企业顿时乱了阵脚。 像一些主营家具出口的工厂,订单量瞬间锐减一半,仓库里积压的货物堆积如山,老板们急得焦头烂额。这就是过度依赖美国市场的弊端,人家稍做手脚,咱们这边的经济就可能陷入困境。 但中国可不是坐以待毙的主儿。这些年一直在低调布局,努力把经济发展的“鸡蛋”,从美国这一个“篮子”,分散到更多“篮子”里。 就拿东南亚来说,当下中国与东盟的贸易规模持续攀升,不少以往销往美国的商品,如今纷纷转向东南亚市场。 在越南的超市里,摆满了中国产的家电;泰国的集市上,中国的服装和鞋子琳琅满目。背后的原因是,众多中国企业在东南亚投资建厂,转移生产线,既避开了美国的关税壁垒,又能更便捷地融入当地市场。 再看“一带一路”倡议,这可不只是简单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与沿线国家的深度合作,中国的汽车、高铁等产业找到了新的海外市场。 巴基斯坦的首条地铁,由中国协助建设,使用的也是中国列车;沙特阿拉伯的光伏电站,大量设备从中国远道而来。日积月累,这些合作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摆脱对美依赖的有力支撑。 近期,中美与瑞典展开第三轮贸易谈判,这次谈判备受瞩目,因为8月12日是中美暂停加征关税的截止日。 可就在谈判前夕,中国果断出招,给了美国一记有力回击。上月数据显示,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原油数量清零,液化天然气连续四个月无进口,煤炭仅进口了几百美元。 早在今年2月,中国就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涉及煤炭、液化天然气、原油等。 到了4月,面对特朗普宣称的“对等关税”,中国直接调整采购策略,将美国从主要能源采购渠道中排除。 然而想要完全与美国脱钩,也不是那么容易。 据最新新闻报道,美国大型零售商塔吉特(Target)公布的财报显示,其库存中来自中国的商品比例虽有所下降,但依然占据相当份额。 2025年上半年,中国的玩具、服装等商品,在美国市场依旧广受欢迎。这反映出,尽管贸易摩擦不断,中国商品凭借高性价比,在美国消费者心中仍有一席之地。 中方智囊团早就指出,这种依赖的根源,在于咱们在一些高端产业上还没完全掌握核心技术。 但中国企业并未退缩,积极投入研发。如华为加大在芯片研发上的投入,努力实现芯片国产化替代,中芯国际等企业也在不断缩小与欧美等国的差距。 特别是这几年,中国在芯片封装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这为中国芯片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从国际对比来看,德国在高端制造领域技术领先,汽车发动机、精密机床等核心技术在手,即便面临贸易摩擦,也能从容应对。 中国正借鉴德国经验,加速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 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凭借自主研发创造出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独占鳌头,产品还远销欧洲、南美等地,打破了国外品牌的技术垄断。 不过有人认为中美经济深度交融,脱钩不现实。当然也有不同观点:认为早脱钩早主动,免得被美国牵制。 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中国当前的布局,并非要彻底切断与美国的经济联系,而是在合作中争取更多主动权,确保美国经济波动时,中国经济仍能保持稳定。 近年来中国国内市场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据统计局,今年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升。 在电商领域,直播带货等新型消费模式火爆,一场直播的销售额可达数亿元。国内市场的蓬勃发展,有效降低了中国经济对外部需求的依赖。 就像浙江义乌,以往大量小商品出口美国,如今则更多地面向国内消费者,以及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生意愈发稳健。 中国在经济领域的一系列布局,实则是为自身发展预留后路。 面对当下复杂的中美贸易局势,中国正稳步前行,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产业链完善等方面持续发力,力求在全球经济格局中掌握更多主动权。 信息来源学者:中国要为中美脱钩做好该做的准备·中国台湾网
实际上中国早就悄然着手为和美国在经济上“保持距离”精心布局。中方智囊团看得透彻,
波览历史
2025-07-31 14:14:4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