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周总理将中国的一块领土划归巴基斯坦,在场的人纷纷表示不理解,没过多久

菲菲谈国际 2025-07-31 15:56:13

1962年,周总理将中国的一块领土划归巴基斯坦,在场的人纷纷表示不理解,没过多久,巴基斯坦的一份大礼,让众人直呼周总理高瞻远瞩。

说起中巴边界那点事儿,得从上世纪的殖民历史拉开序幕。英国人在印度次大陆折腾了好一阵子,把地图画得乱七八糟,喀喇昆仑山脉一带尤其复杂。那地方高山峻岭,冰川横布,本来是中国新疆和克什米尔接壤的区域,可英国人为了控制战略要道,随手就划了些线,结果清末中国弱势,没法争。等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这边界问题就成了烫手山芋。印度声称整个克什米尔是他们的,包括巴基斯坦实际管着的部分,中国这边呢,新中国成立后,也得清理这些历史遗留。

新疆西北边那条线,长约600公里,从阿富汗三国交界点一直到印度有争议的锡亚琴冰川附近,全是高海拔无人区,勘界难上加难。巴基斯坦那边,实际控制着罕萨谷地和什加尔县啥的,跟中国塔什库尔干县相邻。1950年代初,中巴建交,贸易来往渐渐热络起来,但边界没定,总是悬着心。1955年,周恩来去万隆会议,跟巴基斯坦总理穆罕默德·阿里聊得投机,两人同意加强合作。周总理那时候就提过,边界得友好谈判解决,别让历史包袱拖后腿。

巴基斯坦呢,也想稳固后方,尤其跟印度闹得不可开交,克什米尔冲突没完没了。中国这边,1960年左右开始跟周边国家谈边界,缅甸、尼泊尔都签了协定,轮到巴基斯坦,自然水到渠成。耿飚大使上任后,没外交经验,但人勤快,学语言,跑边境,很快就摸清了地形。喀喇昆仑走廊那块,英国人当年从中国手里抢去给了克什米尔土邦,现在巴基斯坦管着,面积约5800平方公里,战略价值高,能连通新疆到巴基斯坦港口。相反,坎巨提是罕萨河谷一带,约1940平方公里,早年地图上归中国,但实际巴基斯坦控制,成了飞地。耿飚琢磨,这地方对中国来说,守着费劲,不如换点实惠的。

谈判从1962年10月启动,北京和拉瓦尔品第两边轮流开会。耿飚提出方案,用坎巨提换喀喇昆仑走廊,这主意一出,中方团队里好些人不买账。领土这东西,谁舍得让啊?大家觉得,凭啥白送巴基斯坦1940平方公里?周总理听了汇报,仔细看地图,掂量了战略大局。他知道,喀喇昆仑走廊对中国更重要,能打开南下通道,避开印度那边麻烦。巴基斯坦呢,也不是白拿,他们让出的土地面积更大,约5180平方公里,还包括沙克思干谷地。双方你来我往,争论焦点就在分水岭线上,按传统习惯边界走,喀喇昆仑山脊为主。

耿飚坚持,这交换合理,早年英国人乱画线,现在按实际控制调整,能化解争端。周总理点头赞同,说这体现了互惠原则。谈判桌上,巴方代表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外长也积极,巴基斯坦急需中国支持,对抗印度。没多久,巴基斯坦同意了方案,把喀喇昆仑走廊正式划给中国。这消息传回,大家才松口气,原来不是吃亏,是赚了。印度那边跳脚,抗议说克什米尔是他们的,协议无效,但中巴不管,继续推进。1963年3月2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协定签字,陈毅外长和布托握手,边界线从西北阿富汗交界点起,沿喀喇昆仑山分水岭向东南延伸,穿越多个山口和冰川。协议里,中国承认坎巨提归巴,巴基斯坦承认喀喇昆仑走廊归中,还约定如果克什米尔问题解决,再重谈。但这步棋,周总理看长远,稳固了中巴友谊,避免了潜在冲突。没想到,巴基斯坦这份“大礼”——那片走廊土地——让中国有了直通印度洋的潜力,大家直呼周总理眼光独到。

签了协定,中巴关系像打了鸡血,突飞猛进。1964年,周总理访巴,阿尤布·汗总统回访,两人谈得热火朝天。重点项目就是喀喇昆仑公路,1966年动工,工人顶风冒雪,开凿山路。全长1300多公里,从新疆喀什到巴基斯坦伊斯兰堡,穿越海拔4700米的红其拉甫山口。巴基斯坦出工程师,中国运机械,联合施工,1978年通车。这条路不光是交通线,更是友谊象征,沿途贸易火了,货物从棉花到矿产,来回穿梭。经济上,中巴贸易从1963年的小打小闹,涨到后来几十亿规模。

巴基斯坦成了中国可靠伙伴,在联合国支持恢复中国席位。喀喇昆仑走廊控制权稳了,中国西部安全多一层保障。进入21世纪,一带一路倡议,中巴经济走廊升级版,投资上百亿,建港口、电站、公路。瓜达尔港连上高铁网,能源管道直通新疆,巴基斯坦经济腾飞,中国资源通道拓宽。印度还闹腾,声称走廊是他们的,但中巴合作铁板钉钉。回想周总理那决策,不光换了土地,还换来长久互信。耿飚后来回忆,这事儿体现了大国风范,不是斤斤计较面积,而是看战略大局。巴基斯坦人感激,说中国真诚,帮他们守边。从历史纠葛到友好谈判,再到共赢发展。接地气点说,这就像邻居分地,先让一步,换来永久和睦。谁想到,当年那块让出的坎巨提,换回的走廊成了黄金通道,大家佩服周总理高明。

0 阅读:20
菲菲谈国际

菲菲谈国际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