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一女子去郑州,探望有着30多年同学情的男子,晚上,男同学盛情邀请住他家,女子相信男同学人品欣然前往。万万没想到,男同学对她上下其手,强吻搂抱,还言语骚扰,女子百般抵抗。第二天晚上,2人通了1小时16分31秒电话。 女子对电话进行了录音。电话里,男同学言语骚扰女子32次,女子拒绝23次。后续走向更是扑朔迷离。 7月29日,红星新闻报道,家住内蒙古呼和浩特的赵女士,无意间跟在河南郑州工作的男子王某取得了联系。 不料,这场跨越三十年的同学重逢,竟会演变成骚扰官司。 2024年4月,家住呼和浩特的赵女士与失联多年的小学同学王某重新取得联系。 三十年的时光让两人相谈甚欢,当赵女士决定前往郑州旅游时,王某热情表示要全程接待。 4月24日晚,在王某"省下酒店钱"的劝说下,赵女士同意留宿其出租屋。这个决定成了噩梦的开始。 当晚王某多次强行搂抱、强吻,更用露骨言语进行骚扰,赵女士拼命反抗才未酿成更严重后果。 第二天晚上,赵女士特意致电王某对质,并全程录音1小时16分钟。 这段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证据中,王某言语骚扰达32次,包括"迟早要办了你"等露骨内容,而赵女士明确拒绝23次。 此后五个月,赵女士出现严重失眠、焦虑症状,9月被确诊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当她拿着录音和诊断证明起诉索赔5万元时,王某竟反咬一口,声称赵女士是"因旅游费用纠纷报复"。 这种加害者倒打一耙的戏码,在骚扰案件中并不罕见——北京源众性别发展中心统计显示,85%的骚扰施害者会否认指控,其中42%会污名化受害者。 一审法院虽认定骚扰成立,但仅判赔5000元,这个象征性赔偿引发舆论哗然。 赵女士和王某同时上诉后,二审法官重点审查了三个关键点:录音中23次明确拒绝证明违背意愿;医学诊断证实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王某事后毫无悔意的态度。 最终援引《民法典》第1010条和第1083条,将赔偿额提升至2万元,相当于郑州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 这个判决传递出明确信号:司法正在加大对骚扰的惩戒力度。 此案暴露出熟人骚扰的特殊性。许多受害者因顾及情面不敢反抗或取证,此案录音证据的做法值得借鉴。 而王某"同住即默许"的荒谬辩解,恰恰反映部分男性仍抱有落后的性别观念。 值得注意的是,二审判决书特别强调:"受害人的住宿选择不构成对骚扰的默许,任何违背明确意愿的性 暗示都属违法。" 小双点评:这场维权战虽告一段落,却留下深刻启示。 专家建议,面对骚扰应像赵女士学习三步取证法:即时明确拒绝、保存通讯记录、及时医学验伤。 而此案赔偿金额的翻倍提升,或许预示着我国骚扰案件审理正走向更合理的赔偿标准。 当越来越多的受害者敢于站出来,那些藏在同学情、同事谊面具下的禽兽,终将无处遁形。 当然,这件事也警示大家,作为女性,面对男性的甜言蜜语还是要心生警惕,而身为成年人,随随便便去异性家留宿,也是非常不妥之行为。 对此,你怎么看?
万万没想到啊!一00后女子因胃部不适,68岁的男医生抚摸女子胸部,还问她“是否在
【38评论】【31点赞】
用户10xxx73
你原我意没错,个里条条找你男同学,本来就是个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