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宁可去死也绝不道歉”在乡镇教书19年的优秀教师,在亲吻自己孩子后便从长江大桥

南风意史册 2025-07-31 21:13:01

“我宁可去死也绝不道歉”在乡镇教书19年的优秀教师,在亲吻自己孩子后便从长江大桥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仅43岁的生命!   "我没错,绝不会道歉!"2019年7月3日,安徽铜陵长江大桥上,43岁的教师周安员站在栏杆边,最后一次亲吻了孩子的照片,随后纵身跃入滚滚江水。四天后,他的遗体在长江繁昌段被发现。   这位执教19年的优秀教师,最终选择以最决绝的方式捍卫自己的尊严。   他的死,并非一时冲动,而是一场积压已久的绝望爆发。在短短20天内,他两次被学生家长羞辱、殴打,学校却选择息事宁人,最终逼得他走上绝路。   周安员的悲剧,始于两起看似普通的师生纠纷。第一次,他因惩戒未完成作业的学生,被学生家长当众扇耳光;第二次,他制止课堂打架,却被家长要求道歉。   校方选择妥协,建议周安员"赔点钱算了"。可周安员坚决拒绝:"我没错,凭什么道歉?"   家长不依不饶,甚至威胁:"不道歉,我就让你身败名裂!"他们每天到学校闹事,散布谣言,甚至扬言"北京有人",要让周安员丢掉工作。   更让周安员绝望的是学校的态度。校领导三次找他"谈心",实际上是施压:"道个歉吧,别影响学校声誉。"   可对周安员来说,这场谈话并非沟通,而是对他教育生涯的否定。他曾在深夜对哥哥发信息:"哥,我快崩溃了。"   7月3日,周安员离家出走。监控显示,他在长江大桥上来回踱步,三次翻越栏杆又回来,最终松开了手。他的遗体被发现时,口袋里还装着一张纸条:我没有错,绝不道歉。   这起事件,折射出当下教育领域的深层矛盾。一方面,部分家长将学校视为服务机构,把教师当成可以随意呵斥的服务员;另一方面,学校管理者为息事宁人,往往选择牺牲教师的尊严。   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陷入了"管与不管"的两难困境:管,可能面临家长投诉;不管,又违背教育初心。   周安员用生命捍卫的,不仅是个人尊严,更是教育的神圣性。他的离世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当教师连基本的管教权都无法保障时,我们还能期待他们培养出怎样的下一代?   教育不是服务行业,教师更不是可以随意羞辱的对象。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让教师有尊严地教书,让学生有敬畏地学习。 周安员去世后,他任教的班级在黑板上写满悼念的话:"周老师,我们错了。"可惜,这样的醒悟来得太迟。   教育是国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当一位教师需要用生命来捍卫尊严时,这个社会都应该感到羞愧。重建教育尊严,不仅是为了教师,更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因为,跪着的教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   最后,您怎么看呢?   信息来源: 北青深一度|小镇教师之死:自杀前,他掏了医疗费,但拒绝向学生道歉   文|知又 编辑|南风意史  

0 阅读:0
南风意史册

南风意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