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初,杨得志被任命为总参谋长时,他的副手阵容强大——五位全是上将 杨得志1911年出生在湖南醴陵一个铁匠家,小时候帮父亲打铁,后来去煤矿当童工。1928年他参加湘南起义,加入工农革命军,很快就入党。从通信警卫排排长干起,一步步升到连长、团长。在中央苏区反围剿中,他带队守阵地三天三夜,挡住国民党三个师进攻。长征时,他率一团先头部队,强渡乌江时组织竹筏渡河,选定渡口后带头安排战士上岸掩护。安顺场渡江,他组“十七勇士”突击队,用船只和铁链桥过河,占领对岸高地。陕北后,他打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设伏歼灭国民党骑兵。 抗日战争,杨得志从八路军685团团长干起,平型关战役中指挥部队伏击日军车队,缴获大批枪支。之后任344旅副旅长,翻太行山穿越封锁线,突袭伪军阵地。冀鲁豫支队司令员时,攻克曹县定陶,建立根据地。开展游击战,反扫荡用“掏窝”战术,挖地道转移群众。1944年回延安,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一旅旅长。这些经历让他积累丰富作战经验,从基层到高层,一路实打实拼上来。 解放战争,杨得志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后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指挥邯郸郑太清沧战役,保北清风店战役中协调炮火支援,拿下敌阵地。石家庄战役爆破城墙,控制市区。太原战役和渡江作战后,南下解放西南。1950年入朝,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司令员,金城反击战修建坑道,歼灭美军。回国后任济南武汉昆明军区司令员,1979年指挥西线边境自卫反击战,分析地形分配任务,压制敌火点完成目标。这些仗让他成为身经百战的老将。 1980年2月,杨得志接任总参谋长,从未在总部干过,这对他是个新考验。身边五位副总参谋长全是上将,帮他分担工作。杨勇1977年调入,任副总长,已有三年经验,负责陆军协调。抗美援朝金城战役中,他指挥挖掘掩体,反击敌进攻。三杨之一,杨勇帮杨得志处理全盘事务。张震1月任命,早两个月到岗,从后勤转作战训练。孟良崮战役任华东野战军参谋长,夜间突袭歼灭国民党74师。他分享后勤方案,助杨得志适应节奏。 刘华清同期任命,兼海军副司令员,主抓海军建设。曾在国防科委任职,推动现代化,组织测试设备。被称为现代海军重要推动者,他的角色让海军事务衔接顺畅。迟浩田1977年起任副总长,最年轻,负责政治工作。淮海战役率部冲锋,占领敌阵地。他提交报告,调整计划,分担任务。杨成武1954年起任副总长,最久,兼福州军区司令员。金门炮战指挥炮兵压制敌军。他分享边防经验,融入规划。五人分工,杨勇陆军,张震训练,刘华清海军,迟浩田政治,杨成武边防,合作让总部运转高效。 这些副手背景强,杨勇张震刘华清迟浩田杨成武,全是开国上将级,经历过土地革命抗日解放抗美援朝。各有专长,杨得志借他们之力,快速上手总参事务。杨勇和杨成武跟杨得志并称三杨,默契度高。张震后勤转训练,补上实战短板。刘华清海军双职,推动舰艇发展。迟浩田年轻活力,管政治教育。杨成武长年副总长,边防老手。这阵容不光强大,还互补,杨得志任命时,正值军队改革期,他们合力推进现代化训练和装备更新。 杨得志干到1987年11月卸任,迟浩田接班。他继续中央军委工作,参与战略调整。1994年10月25日逝世,北京,83岁。杨勇1983年1月6日逝世,北京,70岁。总部期间协调多项事务。张震后任国防大学校长,1988年上将,指导教育,2015年9月3日逝世,北京,101岁。刘华清升海军司令员中央军委副主席,推动舰艇演习,2011年1月14日逝世,北京,95岁。迟浩田1987-1992总参谋长,调整部署,1993-2003国防部长,签署协议,卸任后咨询军务。杨成武1983卸任,指挥边防,2004年2月14日逝世,北京,90岁。
1949年1月9日,邱清泉让12军副军长于一凡乘飞机去南京反省,等于变相解除他的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