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读到诸葛亮病逝五丈原那段,我总忍不住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深秋的渭水平原上,五十

闻史忆今阁 2025-08-01 10:43:35

每次读到诸葛亮病逝五丈原那段,我总忍不住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深秋的渭水平原上,五十四岁的丞相强撑病体最后一次巡视军营,望着远处飘扬的“魏”字大旗,他是否在某一刻突然明白——自己穷尽后半生的事业,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 今天我们不聊“鞠躬尽瘁”的悲壮,就聊一个扎心问题:为什么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五次北伐全败了? 一、国力悬殊:90万人口的蜀汉硬刚400万人口的曹魏 想象一下,你家小区篮球队要去挑战NBA冠军队伍,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当时曹魏控制着中原核心区,人口400多万;蜀汉蜷缩在益州一隅,仅90万人。 每次北伐,诸葛亮最多凑出8-10万兵力,而曹魏光机动部队就有30万。更残酷的是,蜀汉死一个兵少一个,曹魏死十个还能补二十个。夷陵之战后,蜀汉的“造血功能”几乎瘫痪。 二、粮道如鬼门关:十担粮运到前线只剩一担 秦岭天险是蜀汉的盾牌,也是刺向自己的刀。李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诸葛亮对此体会最深。从成都往前线运粮,民夫自己就要吃掉大半。 第四次北伐正与司马懿对峙,后方李严突然报告:“丞相,粮运不上来,撤军吧!”诸葛亮功亏一篑。第五次他学乖了,在渭水边屯田准备持久战,可惜老天没给他时间。 三、人才断崖:第一次北伐就折了11名将领 第一次北伐开局多好啊!陇西三郡望风归降,长安震动。结果街亭一场惨败,纸上谈兵的马谡把三万大军送进张郃的屠刀下。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时,可曾想起刘备临终警告:“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更痛心的是,这场仗还赔上张休、李盛两员战将。裴松之注《三国志》透露:此战蜀汉阵亡中高级军官七十余人,赵云等八员大将或战死或病逝。本就人才凋零的蜀汉,从此彻底“将荒”。 四、战略困局:不敢赌的子午谷与错失的长安 魏延曾献计:给他五千精兵走子午谷突袭长安。若夏侯楙那个草包果然弃城而逃,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 诸葛亮却认定此计太险,后世争论不休。真是诸葛亮太保守?深层原因是蜀汉输不起,五千精兵占蜀军6%兵力,赌输了蜀汉立刻崩盘。而《隆中对》两路北伐的蓝图,早随着荆州失陷成了泡影。 五、朝中有奸佞,前线有掣肘 最令人憋屈的是当诸葛亮在前线苦战,成都的刘禅却听信谗言发退兵金牌!第三次北伐时,诸葛亮在武都连战连捷,一道圣旨却逼他班师。没有肃清朝堂黄皓之流(虽然此时还没成气候),成为北伐的致命伤。 诸葛亮的真正悲剧,在于他比谁都清楚结局。司马懿看透了他:“孔明虽有大才,然蜀道限其粮草,君弱臣强,终难施展”。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才是“鞠躬尽瘁”四字千钧之重。当五丈原秋风吹落将星时,中原大地是否也为这颗最执着的流星震颤?

0 阅读:29
闻史忆今阁

闻史忆今阁

从历史角度审视当下,以全球视野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