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时,若建成太子的5大心腹都在长安,秦王不一定能赢。 主要信源:(《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唐朝刚打下来江山那会儿,李渊坐稳了龙椅。按照老规矩,长子李建成当上了太子。 问题是二儿子李世民打仗太厉害,功劳大得压人一头。 李渊心里明白,这个老二本事比老大多,可立长子是祖宗传下的理儿,不能乱改。 为了安抚李世民,李渊把兵权交给他管,军队大事都让他插手。 这一下就埋了雷。 李世民带着一帮能征善战的猛将,像秦琼、尉迟恭这些狠人,天天在外头打胜仗,名气越混越大。 老百姓提起来都竖大拇指。 李建成呢,顶个太子名分,坐长安城里管管小事,手底下没啥能撑台面的人物。 眼见弟弟混得比自己还像太子,李建成心里猫抓似的难受,背地里使绊子,想让李世民栽跟头。 李渊也帮着李建成,到底是立下的储君,不能让人看轻了。 那阵子李世民真叫憋屈,亲爹亲哥合起伙来收拾他。 好在李世民不是孤家寡人。 身边跟着死心塌地的兄弟,这才撑住了场子。 李建成越逼越紧,李世民咬咬牙:躲不过就打!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天没亮透,李世民带人埋伏在玄武门。 太子李建成哪想得到这一手,晃悠着进城门喝茶议事,连个卫兵都没多带。 就在这当口,李世民的人冲出来,一刀一个,李建成和他亲信全撂倒了。 这事说来邪乎,李建成手下最得力的五个帮手,那天一个都没在跟前。 不是请假就是出差,赶巧全躲过这一劫。 要是随便一个在场,带着太子府的护卫拦一拦,李世民这盘棋就下烂了。 李建成兵多将广,真刀真枪干仗,李世民那点儿人马根本不是对手。 可李世民脑子清醒,知道擒贼先擒王,先砍了领头的,剩下的人心就散了。 回头看看那几个心腹大将吧。 排第一的是罗艺,正经的猛人,带兵打仗的本事不比秦琼差。 李建成看重他,拉在身边当左膀右臂。 玄武门出事以后,李世民倒不计较,还给罗艺升官。 可罗艺心里不踏实,自己跟着李建成混过,还跟李世民顶过牛,怕秋后算账。 干脆造反想自立山头。 这一折腾,李世民可容不得他了,兵马收拾过去,罗艺兵败身死。 要说可惜,要是老老实实待着,李世民爱惜人才,真不会动他。 第二个叫李瑗,论辈分还是李渊的堂侄,正经皇亲国戚。 李建成拉拢他,他也死心塌地跟着。 太子一死,李世民召李瑗进宫说话。 李瑗胆儿小,怕自己跟错人没好下场。 有个朋友怂恿他造反,他糊里糊涂就反了。 结果更惨,兵马刚拉起来,被那朋友从背后捅了刀子,白白送了命。 这人死得冤枉,不折腾啥事没有。 再说第三个冯立,文武双全,跟秦琼掰手腕不输阵脚。 李建成一死,他手下的鸟兽散,唯独冯立气不过。 拎着刀就冲玄武门杀去,要给太子报仇。 等打明白状况,李世民听说了反夸他忠义,留他在身边办事。 后来冯立安安稳稳干到老病死在任上。 这就是人心换人心的事,李世民看重忠臣,不记仇。 第四个韦挺,大族出身,人精得很,被李建成早早请去当了参谋。 事变后李世民登基,非但没治罪,还从流放地把他调回来给官做。 可惜韦挺后头办事不麻利,又卷进点糊涂案子,被贬官了。 不过李世民到底没杀他,韦挺也是自个儿死在官位上。 最后一个是王珪,家里祖宗在南朝当过大将,本事不小。 李建成拉他入伙,后来倒被李世民看中了。 不光让他当宰相,还把小女儿嫁给他儿子,成了皇亲国戚。 王珪得着善终,一辈平安过完。 李建成手下这帮人,能耐不比李世民手下差。 可惜主子选的不对,命就跟着变。 要是他们那天在玄武门,喊一嗓子“护驾”,十个李世民也砍不成太子。 大唐后来那些个盛世、贞观之治,全得改弦更张。 这不就是历史的邪乎劲儿? 一根树枝踩错,整片林子都得换样长。 对此您怎么看?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玄武门之变时,若建成太子的5大心腹都在长安,秦王不一定能赢。 主要信源:(《旧唐
素花淡草意悠
2025-08-01 11:30:5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