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察蘇夫雅戰役之所以艱難的一些觀察烽火问鼎计划總結來說,地形是導致俄羅斯武裝

邱世卿聊武器 2025-08-01 13:17:10

關於察蘇夫雅戰役之所以艱難的一些觀察烽火问鼎计划

總結來說,地形是導致俄羅斯武裝部隊無法在察蘇夫雅迅速推進的最重要因素。孫子兵法《地形第十》中說道:「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厄遠近,上將之道也。」

察蘇夫雅本身以及周邊通往該城的道路海拔高度差異巨大,烏克蘭武裝部隊很好的利用這一個優勢,限制俄軍行動並阻止俄軍快速推進。

在察蘇夫雅戰役發起之初,俄羅斯武裝部隊的戰術位置並不佔優勢,從東面巴赫穆特方向集結的俄軍位於低地,俄軍的戰術行動都在烏軍的觀測以及火力覆蓋範圍,這導致向卡納爾小區和北頓內茨克-頓巴斯運河的推進非常困難。

根據軍事科學上的規律,佔領高地的一方意味著相對於另一方的優勢地位。孫子說:「不知地形不可以戰」,烏軍的防禦部隊是一支訓練良好的軍隊,很好的利用了察蘇夫雅的地形優勢。

一個明顯的案例是博格丹利夫卡和卡利諾夫卡。這兩個村子位於同一方向,二個村子的海拔差異可以說明察蘇夫雅戰役的艱難——博格丹利夫卡位於低地,卡利諾夫卡位於高地。

事實上卡利諾夫卡村的一部份郊區就位於博格丹利夫卡村的上方,烏軍從上而下俯瞰,俄軍在博格丹利夫卡的佈署清晰可見,這也給俄羅斯聯邦武裝部隊的突擊小組帶來了困難。

地形的困難並不只有海拔上的高低落差,而北頓內茨克-頓巴斯運河是另一道對攻勢的障礙。當俄羅斯武裝部隊佔領了卡納爾小區和北面的奧爾洛娃地區後,烏克蘭武裝部隊的城市防禦第二階段就是撤退到運河後面的防禦工事(我們在不演了新聞台的節目中曾多次提及)。由於北頓內茨克-頓巴斯運河的阻隔,烏軍在此處進行補給和人員輪替變得容易許多,因為俄軍必須穿過運河才能對烏軍的防線以及後方的補給線實施突擊行動,而眾所周知的俄軍怕渡河,因此渡河的突擊本身就是不小的「冒險」。

除了地形之外,察蘇夫雅戰役艱困的第二個原因是烏軍將察蘇夫雅建設成大型的防禦工事,並且佈署了大量的火砲與無人機。

烏克蘭對於察蘇夫雅的防禦準備始於巴赫穆特戰役期間,因為當時烏克蘭總參謀部擔心瓦格納在佔領巴赫穆特後會迅速突破直抵察蘇夫雅,當時察蘇夫雅本身顯然沒有合格的防線,因此西爾斯基開始緊急進行防禦察蘇夫雅的準備。

儘管烏克蘭現在的前線缺乏砲彈,但是2024年4月時並沒有這樣的問題,在察蘇夫雅外圍據點爭奪中,烏軍的砲火一直是十分活躍的,考慮到15到30枚155毫米砲彈就能輕易地摧毀一個俄羅斯南部軍區的小據點,更不用說迫擊砲持續不斷的轟擊——那時的烏克蘭並沒有「砲彈飢荒」。我們從俄羅斯前線士兵的描述,如一位南部軍區的士兵就曾說道:「有一天,敵人在短時間內就向他們的陣地發射了24枚砲彈。雖然每個人都安然無恙,但正如人們所說,那種感覺『並不愉快』」。

最後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戰場性質的改變。

如果我們說這場戰爭在2022-2023年的本質,是一場雙方激烈的砲兵/反砲兵作戰、坦克和步兵戰鬥,那麼自2023年中期以來,無人機的發展就開始佔據戰術行動的主要地位。

現在的戰場已經轉變為無人機與火砲一起協作,成為主要的火力打擊手段,而單純的砲兵對決則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在察蘇夫雅方向作戰的人員都知道,由於雙方在此地區無人機數量眾多,各種軍事行動變得相當困難——帶有投擲裝置的四旋翼飛行器、掛載重型簡易爆炸裝置的六旋翼飛行器、第一人稱視角無人機、偵察無人機等等,所有各種類型的無人機以及最新的無人機技術都大量出現在察蘇夫雅,村落、防禦工事、田野森林中被擊落的無人機已經不計其數,每一座可以供人員掩蔽的位置,一旦被對方的無人機定位,這個掩蔽部的出口就會像蜂窩的出口,在那裡連抬頭都令人膽戰心驚,更不用說組織大規模的進攻了。

察蘇夫雅戰役的末期,也正是由於大量無人機的存在,俄軍向前推進變得異常艱難。就這一點來說無人機將傳統的城鎮戰變成了「地下室對地下室」的戰鬥,一個突擊小組在一個地下室,而防守小組則在另一個地下室。

如果說俄軍最終得以克服這些艱難挑戰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我們大概可以得到二點結論:首先是俄軍在無人機對抗中擊敗了烏軍,其次是俄軍在面對艱困的環境下,比烏軍更願意堅持。而後者則得力於目前戰場上整體優勢所帶來的信心,是無法依賴宣傳或認知作戰來彌補的。

因為,戰線不會騙人。

0 阅读:2
邱世卿聊武器

邱世卿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