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一女子在2018年花100万买的房,7年没住,准备装修时,物业拖了5、6天才给钥匙。等女子开门,却发现她家已被别人装修入住。女子大怒钥匙和水电卡都是物业保管的,为何被陌生人住了?物业却一问三不知,女子报警后,又从邻居那得知一个令她崩溃的事儿。 花百万元买下的新房,七年没看管,再推开门时,竟已成了一间住满了陌生人痕迹的“二手房”。 这扇门,盛女士一个月来想尽了办法也没能打开。直到开锁师傅的工具发出“咔哒”一声,门缓缓向内开启,她才终于踏入这片本该属于她的空间。可眼前的景象,却让她当场愣住。 这里根本不是她记忆中那个空荡荡的水泥毛坯房,而是被人精装修过,散落着家具电器,墙角甚至还有没来得及带走的生活杂物,这无声的一切都在说明一个事实:在她毫不知情的七年里,这个家,早已有了另一个“主人”。 这事还得从2018年说起。那年,手头有些闲钱的盛女士在江苏扬州投资了一套房产。因为自己另有住处,她没急着装修,房子大门一装好,便把钥匙和水电卡交给了物业公司代为保管。 这一放,就是七年。直到孩子大了,需要独立空间,盛女士才想起这处被遗忘的资产,准备动手装修。 可谁也没想到,当她信心满满地向物业要钥匙时,却碰了一鼻子灰。物业人员的态度含糊不清,找各种理由推三阻四。好不容易拿到了钥匙,却发现根本打不开门。面对盛女士的追问,物业的解释听起来也“合情合理”:锁芯可能老化坏了,他们会找人修好再联系。 盛女士当时虽然被劝回,但越想越不对劲,尤其是物业那副不想让她进门的样子。更蹊跷的是,她临走时无意瞥见,自家光秃秃的门上竟贴着一张红色的“福”字。一个从未交付、无人居住的毛坯房,哪来的节日祝福? 强烈的预感让她决定不再等待。几天后,她直接带着开锁师傅上门,于是便有了开头那震惊的一幕。房子不仅被装修,水电燃气也早已被人开通并长期使用。 现场的痕迹表明,原住户似乎是匆忙搬离的。“我花了一百万买的房子,现在成了一个二手房!”盛女士的愤怒和委屈可想而知,事情到此,一场多方参与的“罗生门”拉开了序幕。 物业公司首先给出了他们的版本:有人偷了他们保管的钥匙,他们也是受害者,并承诺彻查内部,严惩不贷。可这种“钥匙被偷”的说法,漏洞实在太多,一听就站不住脚。 一个陌生人,光凭一把钥匙,怎么就能用业主的身份信息办好水电燃气?再说了,长达七年的时间里,房屋被装修、被入住,难道物业的日常巡查真的只是摆设吗? 物业的解释无法服众,盛女士转而向邻居打听,结果听到了一个更惊人的说法。一位邻居透露,曾和住在这里的人聊过,对方声称:“这房子是开发商赔给他的,因为开发商欠他钱。” 这一下子就把问题的性质从物业的“监管失职”升级到了开发商的“一房二主”。这意味着,开发商可能在明知房产已售的情况下,又私自将其抵押给了第三方。 如果真是这样,那整件事就不是疏忽,而是彻头彻尾的欺诈了。而那个神秘的住户,他究竟是谁?是被开发商蒙蔽的受害者,还是明知故犯的侵占者。 从震惊到愤怒,盛女士现在只有一个念头:维权到底。她不接受自己当这个“冤大头”。目前,她已经报警,将这起离奇的房产侵占案交由警方处理,并明确表示,如果处理结果不满意,她会直接起诉。 无论背后的故事多么复杂,一个核心事实无法改变:盛女士作为合法业主的财产权已经受到了严重侵犯。从她本人的疏于看管,到物业公司可能的严重失职,再到开发商潜在的违规操作,这条责任链上的每一环都必须被厘清。 盛女士的遭遇,也给所有买了房却不常住的业主提了个醒。房子并非买下就万事大吉。定期回去看看,和物业保持沟通,偶尔查查水电账户,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或许正是防止自家资产被“寄生”的最后一道防线。 信源:现代快报
办公室装修,装修出个秘密。
【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