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每一次的中美谈判,美国都在切香肠式掏空中方利益,付出的成本都是临时、可撤回的,拿到的利益则是长期可持续的,40多年来,美国已经有一套完整的流程模板,首先,虚空造牌,无中生有,无端指责,先营造氛围把黑锅甩过来,随便找个借口就气势汹汹来找茬。 从1979年建交开始,中美贸易额从几乎零涨到今天上万亿,但这个过程里,美国总用指责营造氛围,许诺的一分不给、拿到的利益却不少。 就说1991年,美国突然指控中国“市场准入壁垒”,发起第一次301调查,理由是中国没给美国企业足够的“国民待遇”。那时候,中国刚改革开放不久,连市场经济这个词都还在争论,哪来的“壁垒”? 但美国不管,直接威胁要对15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最后结果呢?中国被迫开放了汽车、化工等领域的合资限制,而美国只是象征性地降低了部分纺织品关税,转头又在高科技领域搞起了出口管制。 到了2001年加入WTO谈判,美国更是把“切香肠”玩出了新高度。谈判桌上,美国代表许诺的市场经济地位,到现在也没给,反而要求中国将大豆关税从40%降到3%,承诺“不对转基因作物进行额外限制”,理由是“促进自由贸易”。可转过头,美国自己却给本土大豆农场主每年发放几十亿美元补贴,硬生生把中国变成了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2018年贸易战,美国的套路更是登峰造极。特朗普先是宣布对中国钢铝产品加征关税,理由是“国家安全”,接着又列出2000亿美元商品清单,说中国“强迫技术转让”。 可实际上,中国的技术进步是靠无数工程师加班加点干出来的,华为5G专利全球第一的时候,美国的“证据”却始终拿不出来。但这不妨碍美国一边加税,一边要求中国扩大农产品进口、开放金融市场。 2020年第一阶段协议签完,中国买了1200亿美元美国农产品,可美国却只取消了10%的关税,剩下的依然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 美国的高明之处在于,每次切香肠都选在你最脆弱的地方下刀。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急需稳定出口,美国趁机要求人民币升值,理由是“纠正贸易失衡”。结果人民币十年间升值了30%,中国出口企业利润被压缩,而美国的跨国公司却趁机收购了不少中国优质资产。 更狠的是,美国还把汇率问题和人权、环保等议题捆绑,比如2019年,美国一边指责新疆“强迫劳动”,一边要求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让步,最后中国不得不开放风电、光伏市场,而美国的特斯拉却拿到了上海超级工厂的超级优惠。 最让人无奈的是,美国的“切香肠”还自带循环系统。每次你以为已经让步到位了,他却又找出新的“违规”理由。2025年,美国突然宣布对中国铜产品加征50%关税,理由是“供应链安全”,可实际上是为了扶持自家的电动车产业。 更搞笑的是,美国还要求中国“不得报复”,否则就把中国踢出SWIFT系统,这不是双标吗?合着你打我一拳,我打回去就叫犯法?但没办法,四十年下来,美国这套流程已经形成了闭环:指责、施压、让步、再指责、再施压、再让步。每次切的香肠可能不大,但架不住天天切,年年切。 更可怕的是,美国还把这套模式标准化,写进了《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谈判手册》,从虚张声势的“301调查”到漫天要价的“优先谈判权”,从临时豁免的“关税排除清单”到长期锁定的“结构性改革”,每一步都算计得明明白白。而中国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应得利益被分割,还得强颜欢笑! 不过,这出戏也有演不下去的时候。当中国在稀土、5G、新能源等领域掌握了话语权,美国的“切香肠”就开始打滑了。比如2025年,中国暂停对美出口镨钕稀土,美国的F-35战斗机生产线立刻陷入瘫痪,最后不得不灰溜溜地回到谈判桌前。 这时候人们才发现,原来切香肠的刀,有时候也会切到自己的手。但即便如此,美国依然不死心,又开始在半导体、AI、量子计算等领域玩起了新花样,试图再切出新的香肠片。看来,这场博弈,还远远没有到收场的时候……
过去每一次的中美谈判,美国都在切香肠式掏空中方利益,付出的成本都是临时、可撤回的
不吃饭的玲玲
2025-08-01 17:35:08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