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过去每一次的中美谈判,美国都在切香肠式掏空中方利益,付出的成本都是临时

韫晓生 2025-08-01 19:18:24

[中国赞]过去每一次的中美谈判,美国都在切香肠式掏空中方利益,付出的成本都是临时、可撤回的,拿到的利益则是长期可持续的,40多年来,美国已经有一套完整的流程模板,首先,虚空造牌,无中生有,无端指责,先营造氛围把黑锅甩过来,随便找个借口就气势汹汹来找茬。   (信源:环球时报——美国释放“谈判烟雾弹”,中方:中美没有谈,更谈不上达成协议)   在全球经济因美联储的政策迷雾和中东的硝烟而摇摆不定时,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了太平洋两岸,等待着两个经济巨头的一场关键对话。这不只是一场普通的贸易谈判,更像一盘赌注极高的棋局,其结果不仅牵动全球供应链的每一根神经,也决定着无数市场的未来走向。   回顾历史,美国处理国际贸易关系有惯用伎俩。他们曾对欧盟挥舞关税大棒,迫使欧洲部分领域妥协;也曾整治日本汽车产业,让日本低头。“胡萝卜加大棒”策略过去屡试不爽,成其国际谈判制胜法宝。他们或许认为此方法对中国同样有效。   于是美方开始行动。关税暂缓协议即将到期,本是缓和关系、争取谈判空间的好机会,然而美国财政部长此时公开向媒体喊话,劝说中国人“多买美国货”。   其意图明显,是在会谈前施压,试图打乱中方节奏。这就像两人约定合伙做生意,一方还没坐稳,就嚷嚷让对方把门全打开,让自己的货随便进,显然不是真想好好谈生意的姿态。   这位财长称中国14亿人口消费潜力大、储蓄习惯好,希望中国市场对美商品更开放。表面中立,实则盘算让中国单方面取消贸易壁垒和关税,使美电子产品、农产品零关税涌入,远超扩大采购范畴,本质是将中国市场当美国缓解经济疲软的宣泄口。   双方坐上谈判桌后,美方甩出四大条件,胃口之大显露无遗。其开价离谱:一是要求中国大幅增加美货进口并对这些商品单方面零关税;二是要求中国向美资全面开放金融、能源、信息等核心产业;三是要求中国切断从俄罗斯和伊朗的能源进口。   明眼人可知,这些条款让美国坐享其成,由中国单方面承担成本与风险。讽刺的是,美国一边喊零关税,一边对中国电动汽车课以重税,还对中国资本在美购地设障碍,中国公司在美运营无人机也困难重重。这并非公平贸易,而是双标游戏。   然而,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那个能任人拿捏的对手。面对美方近乎异想天开的要求,中方的回应既迅速又强硬,直接抛出了自己的四项先决条件,针锋相对,不留任何模糊空间。   中国的态度十分明确:要想中方考虑美方的条件,就必须先满足中方的这四条。任何一条无法达成,其他免谈。   美国当年能压服欧盟,部分原因是欧盟内部市场分散、成员国意见难统一,易被各个击破。但中国有14亿人组成的统一大市场,自成体系。且中国消费者愈发理性,购物更看重品质与性价比。   随着小米、华为等国产品牌崛起,许多本土产品质量和价格竞争力不输美国货,没人愿当“冤大头”。   事实上,过去几年贸易摩擦证明,单边关税对中国根本性影响有限。去年美国加征高额关税,反倒使自身贸易逆差扩大,导致自己经济缩水,电子产品价格上涨。而中国商品已销往全球,与东盟、非洲、拉美贸易额持续增长,美国市场重要性被稀释。   这场谈判,最终只在暂停互征关税上达成了暂时延期。美国商务部也承认,此次谈判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有意思的是,谈判一结束,华尔街股市应声上涨,国际海运费用也闻声回落,全球供应链暂时松了口气。这恰恰说明,整个世界是多么渴望中美能暂时停火。   美国贸易代表戴琪曾公开表示:“中国是唯一一个有能力、也有意愿在所有领域对美国发动对等报复的国家。”这话听起来像是一种警告,但换个角度看,又何尝不是对中国实力的一种间接承认?   这次谈判,表面是经济交锋,实则是两国综合实力与国家意志的较量。美国惯用的单边施压模式在中国碰壁。但可以肯定的是,单边主义之路越走越窄,对等和公平正成为重塑国际贸易规则的核心。   全球经济动荡时,中美消费者都不应被当作大国博弈的棋子。这种“对等交锋”新常态会为全球秩序描绘怎样的图景?

0 阅读:0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