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很想参加9.3大阅兵。他说:这次抗日的一些纪念活动,我也想参加,我想让台湾人

流水梦寒月影 2025-08-01 22:13:04

馆长很想参加9.3大阅兵。他说:这次抗日的一些纪念活动,我也想参加,我想让台湾人尤其是年轻人看看真正的历史。我们不是制造仇恨,因为那是历史,让他们了解,我们是同胞,全中国一起抗日那段历史,手牵手,心连心,一起抵御外敌的那段历史。让大家知道,当年我们怎么样被屠杀,那是血淋淋的查得到的历史。所以无论大陆需要拍什么片,我们都会来支持。如果需要拍什么片子提醒我,这是历史啊,偏偏这些青鸟不知道这些历史。 2025年9月3日的阅兵式,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活动。这场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的盛典,不仅是对先烈的致敬,更是对民族精神的重塑。 根据官方披露的信息,此次阅兵将重点展示抗战时期的历史元素,包括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战主力部队的血脉传承,功勋荣誉旗帜的集中呈现,以及《保卫黄河》等经典抗战曲目的演奏。这些设计旨在通过具象化的历史符号,唤醒全体中华儿女对抗战岁月的集体记忆,强化两岸同胞同属一个民族的认同感。 馆长的诉求与阅兵的历史定位高度契合。他反复强调“让台湾人尤其是年轻人看看真正的历史”,直指当前台湾社会存在的历史认知偏差。长期以来,民进党当局通过修改教科书、淡化抗战历史等手段,试图割裂台湾与大陆的历史联结。 在这种背景下,参与大陆举办的抗战纪念活动,成为台湾有识之士突破“文化台独”封锁的重要途径。例如,近年来台湾青年通过参访建川博物馆、张自忠烈士陵园等抗战遗址,亲身体验历史现场,其对抗战历史的认知发生了显著转变。这种“在场”的历史教育,远比抽象的文字叙述更具感染力,能够有效消解意识形态灌输带来的认知隔阂。 更深层次看,馆长的诉求触及两岸关系的核心命题——历史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建构。抗战时期,台湾同胞与大陆军民并肩作战,共同抵御外侮。 从1895年台湾义勇军的武装抵抗,到全面抗战时期5万台湾青年内渡参战,再到李友邦将军组建台湾义勇队投身敌后战场,台湾同胞的抗日斗争始终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历史事实不仅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铁证,更是驳斥“台独”分裂言论的有力武器。 然而,馆长的诉求在当前两岸关系语境下并非一帆风顺。民进党当局近年来不断强化“去中国化”政策,对参与大陆纪念活动的台湾人士施以政治打压。 例如,针对国民党抗战老兵受邀参加大陆纪念活动,台防务部门负责人竟称这是“统战伎俩与认知作战”,威胁将剥夺相关人员的退休待遇。这种将历史记忆政治化的做法,暴露出其试图通过制造对立巩固政治权力的本质。馆长的诉求因此面临双重挑战:既要突破物理空间的阻隔参与活动,更要抵御意识形态层面的污名化攻击。 值得关注的是,民间力量正在成为突破这种困境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两岸民间围绕抗战历史的交流日益频繁,如“文化抗战川渝行”等活动吸引了众多台湾青年、学者和媒体人的参与。这些交流活动通过实地探访、史料研讨、文艺创作等多元形式,构建起跨越政治立场的历史对话平台。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馆长的诉求与大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战略方向高度一致。大陆始终强调,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近年来,大陆通过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两岸青年合唱快闪等活动,不断深化两岸文化交流。 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特殊节点,大陆邀请台湾同胞参与阅兵等纪念活动,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两岸关系未来的期许。正如国台办发言人所强调的,台湾光复是全体中华儿女浴血奋战的成果,值得两岸同胞共同纪念。这种官方与民间的良性互动,正在形成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强大合力。 当然,实现馆长的诉求还需克服现实层面的障碍。由于两岸尚未实现完全统一,台湾同胞参与大陆官方活动仍面临诸多限制。例如,台湾青年参访团在大陆的行程安排、证件办理等环节,往往受到台湾当局的干扰。此外,部分台湾民众受长期政治宣传的影响,对大陆仍存在误解和偏见。这些都需要两岸有识之士通过持续的交流与沟通,逐步化解。 在历史的长河中,抗战记忆始终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纽带。馆长的诉求不仅是个人的心愿,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通过参与9.3大阅兵,他希望将这段浸透血泪的历史转化为团结的力量,推动两岸同胞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携手共进。 这一诉求的实现,不仅需要大陆方面的积极邀请和精心安排,更需要台湾社会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以及国际社会对历史正义的坚定支持。唯有如此,才能让抗战精神真正成为跨越台海的桥梁,引领两岸关系走向和平统一的光明未来。

0 阅读:69
流水梦寒月影

流水梦寒月影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