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64年,钱学森在家吃晚饭时,突然闻到了一道菜的味道有些发苦,就皱了皱眉,对家人说:“这道菜有问题,别吃!” 1964年的一个傍晚,钱学森家的饭桌上,一切如常,谁知,当他夹起一块烧鸡,一股极不寻常的苦杏仁味,瞬间盖过了所有饭菜香。 那味道尖锐而陌生,他太熟悉了,那是氰化物的气味,钱学森的筷子停在半空,眉头紧锁,随即平静地对家人说:“都别吃,这菜有问题。” 一句话,让一桌家常晚饭的气氛骤然凝固,这道菜被立刻封存,连夜送去化验,几个小时后,结果证实了钱学森的惊人判断:菜里含有足以致命的氰化钾,这已经不是普通的食品安全问题,而是一次针对中国“两弹一星”核心人物的未遂暗杀。 消息捅上天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等高层领导震动之余,更是后怕,钱学森在当时的分量,几乎等同于国家战略武器本身,他的安危直接与国运相连。 周总理的指示很简短,却分量千钧:“查到底,保住人!”命令随即下达到中央警卫局,经验丰富的老兵习九勃被火速指派,成为钱学森的贴身警卫,从那一刻起,钱学森的安全,成了国家的头等大事。 习九勃没有搞什么大阵仗,他的工作习惯是从不起眼的细节里找破绽,很快,他盯上了两个“巧合”:给钱家做饭的厨师老许,袖口有个蓝色补丁,而每天来送菜的菜贩子,袖口上也有一个一模一样的补丁,这种巧合,在普通人眼里是缘分,但在习九勃眼里,就是线索。 他没有声张,只是悄悄跟上了出门买菜的老许,果然,在菜市场,他亲眼看着老许从一堆胡萝卜底下,摸出了一个藏好的小药瓶,人赃并获,瓶里装的正是氰化钾。 审讯之下,老许很快就崩溃了,他哭着交代,自己的孙子被特务绑架,对方以此要挟,逼他在钱学森的饭菜里下毒,因为是第一次干这种事,老许心里发慌,手一抖,毒药下多了,气味没能完全被烹饪掩盖,这才让嗅觉和味觉都异于常人的钱学森当场识破。 投毒的人抓到了,可这件事敲响的警钟却远未平息,敌人既然能策反厨师,就可能收买任何人。 为了彻底堵死这条路,毛主席亲自批准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安保措施,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食品检测专家段恩润,奉命带领一个专业团队,直接把一个小型实验室搬进了钱学森家里。 从此,钱学森的餐桌成了全国最“讲究”的地方,段恩润的团队配备了从德国进口的显微镜和各种检测仪器,所有送到钱家的食材,大到一块肉,小到一撮盐,都必须先过一遍他们的“安检”。 酱油要测比重,点心要化验成分,连孩子吃的零食都不能幸免,吃进嘴里的每一口,都得有段恩润团队的化验报告做担保,这道设在厨房里的防线,从源头上断绝了敌人的一切念想。 钱学森一旦外出,安保方案更是精确到秒,不仅提前规划好多条备用路线和紧急撤离点,连沿途可能出现的任何意外都做了预案,大到出行路线,小到垃圾桶的摆放,都在他们的严密监控之下。 可以说,敌人想用化学手段搞暗杀,国家就用更顶尖的化学技术来反制;敌人想从物理空间找机会,国家就用更严密的物理防护来封堵。 面对这种近乎苛刻的保护,钱学森本人从未有过半句怨言,他比谁都清楚,这些措施保护的早已不是他个人,而是他肩上扛着的国家使命,在那个冷战对峙的年代,科技就是战场,他这样的科学家就是战士。
[微风]1964年,钱学森在家吃晚饭时,突然闻到了一道菜的味道有些发苦,就皱了皱
史迹萌报屋
2025-08-02 00:47:3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