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进攻拉萨!”1987年,印度边境传来一声令下,藏南边界顿时紧张到极点。印军几万兵力摆开阵势,火炮就位、直升机盘旋,战争仿佛下一秒就要打响。可谁也没想到,命令发出仅60秒后,印度居然突然撤军。这场差点爆发的战争,就这样在最紧张的节点戛然而止。
1985年的西藏高原,风像刀子一样刮过桑多洛河谷的岩石,印度士兵蹲在刚搭好的哨所里,哈出的白气在寒夜里格外刺眼。
这个建在山脊制高点的哨所位置选得刁钻,往北能把我军动向看得一清二楚。
更关键的是,它已经偷偷摸摸扎进了麦克马洪线以北的中国实控区,就像往别人院子里插了根旗杆,还非说是自家花园。
新德里街头正飘着英迪拉·甘地遇刺后的政治尘埃,她的儿子拉吉夫·甘地接过权杖才两年。
印度陆军参谋长桑塔吉拍着地图叫嚣“要把战线推到雅鲁藏布江”,报纸头版天天登着“雪耻1962”的标题。
谁都看得出来,这帮人想用边境冲突转移国内矛盾的老把戏又开场了。
藏南旺东地区的原始森林里,印军工兵砍倒的树木还没运完,我军侦察兵已经趴在两公里外的山崖上,望远镜里数着他们增援的卡车数量。
克节朗河谷的冰刚开始融化,成都军区的作战命令已经传到海拔4500米的哨所。
“874演习”不是普通拉练,8000人的部队带着火箭炮往边境压,刚从美国进口的黑鹰直升机在拉萨机场转着旋翼待命。
印度人大概忘了二十多年前的教训,他们七个旅的兵线刚推过哈东山脊,我军藏字53旅的迫击炮就锁定了坐标。
最紧张那天,两边阵地最近处只隔七八米,印军士兵枪口的烤蓝漆都能看得真切。
冲突爆发得猝不及防又意料之中。我军副团长带着翻译去交涉,印军那个藏族雇佣兵出身的哨长突然抬枪就射。
子弹穿过副营长的肝脏,血在冻土上洇出黑红色,藏在山脊反斜面的我军机枪阵地瞬间开火,半小时打崩对方一个连,13具印军尸体横在岩石间,有个俘虏吓得用汉语喊“我是被迫当兵的”。
消息传到新德里,议会里炸了锅,国防部长潘特嚷嚷要“以牙还牙”,却偷偷问苏联大使能不能紧急卖点坦克过来。
印度人没料到中国反应这么硬气,他们“棋盘行动”摆出10个师的花架子,我军直接三个集团军拉上高原,54军的重炮群在唐古拉山口排开时,连美国卫星照片都拍得发烫。
最绝的是那年6月5日,罗布泊地下核试验震出6.2级地震波,法国人测算当量相当于40万吨TNT,正好是广岛原子弹的20倍。新德里的将军们突然集体感冒,再也不提“全面进攻拉萨”的醉话。
拉吉夫·甘地到底比他妈清醒,苏联正陷在阿富汗泥潭里,巴基斯坦军队在克什米尔摩拳擦掌,美国大使阴阳怪气说“要不要帮你们调停”。
北京的外交辞令绵里藏针:“撤军就能缓和”,翻译过来就是“要打你早趴下了”,等印度外长蒂瓦里灰头土脸来谈和,我军炊事班都在战壕里包完三顿饺子了。
三十多年后解密文件显示,当时印军前线弹药只够打48小时,我军三个军的预备队却连过冬棉衣都备齐了。
藏南的杜鹃花谢了又开,那些差点掀翻亚洲的硝烟,最后化作1993年《中印边境安宁协定》里一句“平等互利”。
倒是印度当年溃逃时丢下的钢盔,现在成了牧民捡来喂马的料槽,雨季积水里还能照见喜马拉雅的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