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前宰相王铎,携带家眷300多人赴任,竟被人劫杀,除了美貌的侍妾被夺,再无一人生还。谁也想不到,策划这起灭门惨案的,竟是一个著名天才诗人。 王铎可不是普通官员,人家是唐僖宗朝三度拜相的政治明星,虽然军事眼光差点,但毕竟在收复长安时出过力,算是给摇摇欲坠的唐王朝续过命。 这次他调任义昌节度使,照例摆开宰相排场:车队辚辚,侍妾如云,金银细软在冬日阳光下差点闪瞎路人眼。 这种高调做派在太平年月都招贼,何况是藩镇武装比土匪还凶残的晚唐?果然,魏博节度使乐彦祯的儿子乐从训盯上了这块肥肉。 但劫杀宰相毕竟需要个心理台阶,这时谋士李山甫登场了。这位仁兄诗写得相当漂亮,《全唐诗》录了他三十多首,评语是“诗文激切,耿耿有齐气”,搁现在至少能混个作协理事。 可惜考场运气背到极点,连续多年考进士都名落孙山,巧的是王铎当过主考官,李山甫便认定是老王搞黑箱操作断了自己前程——虽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王铎特意针对过他。 在酒精和愤懑的催化下,李山甫给乐从训疯狂输出“杀人夺宝”的计谋时,大概率带着某种知识分子的阴暗快感:你断我仕途,我灭你满门。 李山甫的扭曲心态并非孤例。晚唐科举早成了权贵子弟的VIP通道,像罗隐这种“诗名于天下”的才子连考十次都落榜,最后心灰意冷跑去帮钱镠割据东南;还有个叫李振的落第生更绝,怂恿军阀朱温把三十多个朝廷大臣扔进黄河,理由是“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最狠的当属黄巢,考场失意后直接写“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转身就带起义军把长安城踏平了。当上升通道被门阀垄断,落榜者连1.5%的录取率都挤不进时,社会不公便成了精神炸药。 回头看王铎之死,细节更显荒诞。乐从训派出的“强盗”实为穿着便装的魏博正规军,专业程度堪比特种部队;乐彦祯事后给朝廷打报告,脸不红心不跳地宣称王铎系“被盗所杀”;而唐僖宗朝廷的反应呢? 藩镇割据至此,中央威信还不如高鸡泊的野鸭子。颇具讽刺的是,乐家父子也没笑到最后。因横行过甚引发兵变,两人脑袋被挂上魏博军营大门当灯笼,算是给这场黑色悲剧添了个血腥注脚。 王铎的悲剧像面三棱镜,映出晚唐社会的溃烂剖面:科举不公制造出李山甫式“高智商报复者”,藩镇割据豢养出乐从训类“官二代土匪”,而王铎本人既是体制受益者,又是体制牺牲品。 当一队车马满载着财富、权力、美色招摇过市时,在乱世眼中不过是块行走的肥肉——知识分子能因落第成寇,节度使之子敢扮强盗劫杀,而宰相的血最终只是染红了一片无名沼泽。 素材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官方账号 2023-03-01 16:10
唐末前宰相王铎,携带家眷300多人赴任,竟被人劫杀,除了美貌的侍妾被夺,再无一人
沈言论世界
2025-08-02 11:13:2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