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个县尉叫郭元振,绑架掠卖了一千多人,本来其罪当诛。抄家的人去他家一看,家徒四壁,只有一摞一摞的兵书。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金吾卫踹开通泉县尉郭元振家大门的那天,所有人都傻眼了,这个在武则天时代被百姓骂作“土匪县官”的家伙,家里竟连个像样的铜盆都找不着。
墙角堆着发霉的竹简,案头摞着写满批注的兵书,床榻上打着补丁的麻布被褥还带着潮气。
领队的校尉气得一脚踢翻书箱,他们原本是来抄没赃款的,结果只搜出一屋子穷酸气。
十八岁中进士的天才,在通泉县尉的位子上一蹲二十年,别人升官发财,他倒好,私铸铜钱、劫掠人口,光是被他卖掉的百姓就有一千多人。地
方志里写他“任侠使气,拨去小节”,可老百姓的哭诉更直白:“白天是官老爷,夜里是山大王!”武则天听说后勃然大怒,可当这个“土匪县官”被押到洛阳,女皇却改了主意。
郭元振没求饶,反倒递上一篇《宝剑篇》,武则天读完拍案叫绝,转头对学士李峤说:“这哪是罪臣?分明是柄蒙尘的利剑!”
史书里藏着耐人寻味的细节:他劫掠人口的钱财全散给了门客,私铸的铜钱大多贴补了流民。
金吾卫翻遍账册才发现,这个“疯子”连俸禄都典当了买兵书,更荒诞的是,被卖掉的百姓里竟有人替他喊冤,原来他专挑豪强的家丁下手,转手将卖身钱塞给贫户。
武则天把他扔进了更凶险的修罗场:吐蕃,论钦陵要求武周割让安西四镇,满朝文武不敢接话,郭元振却咧嘴一笑:“吐蕃真要土地,怎么不抢家门口的甘州?”
他反手给女皇献上离间计,没几年就让吐蕃内乱,论钦陵的人头成了长安城最热门的谈资。
凉州都督任上,他南修和戎城,北建白亭军,硬把边境线推出千五百里,屯田五年,凉州粮价从一斛数千钱暴跌到一匹绢换几十斛,连突厥人都在他生祠前磕头。
西域的雪夜里藏着郭元振最传奇的一笔,七十岁的乌质勒和他站在帐外谈和,鹅毛大雪冻死了老酋长。
娑葛带着刀斧手围住唐营,副使解琬哭求连夜逃命,郭元振却裹着丧服闯进敌营,抱着乌质勒的尸首嚎啕大哭。
娑葛的弯刀举了三次,最终换成五千匹战马献给了长安,安西部落送他离任时,酋长们用刀划脸血泪纵横,玉门关外的凉州百姓捧着酒浆跪了八百里。
骊山脚下的军演葬送了这柄利剑,唐玄宗需要一颗人头立威,郭元振偏在擂鼓时出列谏言。当纛旗下的铡刀架住脖子,刘幽求的嘶喊救了他的命:“陛下杀了他,西域怕是要反!”
流放新州的路上,朝廷追发的饶州司马任命状成了讽刺,五十八岁的郭元振死在瘴气弥漫的岭南,陪葬的只有那卷写了一半的《安边策》。
史官们争论了千年, 这个亦正亦邪的怪才,到底是治世能臣还是乱世狂徒?
他的兵书里藏着安邦定国的韬略,镣铐上却沾着无辜者的血泪。
或许武则天早看透了本质,当金吾卫捧着破衣烂书复命时,女皇轻笑:“疯子?朕看他是故意活成一把刀,刀背砸豪强,刀刃向胡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