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基本上不用焦虑升学问题了,不用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了,更不用买学区房了,因为孩子出生的少了,优质教育资源,已经变得不再稀缺,孩子基本都能上大学! “妈,咱家隔壁的幼儿园关门了!”女儿放学回家的一句话,让家长猛然意识到:这代孩子的命运,或许正在被生育率降低的现象彻底改写。 2024年,中国出生人口仅954万,创下历史新低。而同年,高校招生规模却突破1000万。这意味着,十几年后,即使这些孩子全部考上大学,高校可能仍然“吃不饱”。 并且现实比想象更残酷,今年多所985、211高校已经开始补录,公办本科招不满成为常态。过去挤破头的学区房,如今价格暴跌;曾经疯狂的辅导班,如今门可罗雀。这让我们不禁思考,这一代的孩子们真的能“躺赢”吗? 如今全国各地学生数量锐减,浙江某县数所幼儿园因招不到孩子被关停;广东一些民办本科高校招不满,缺额上万人。更令人意外的是,河南、山东等地的一些重点大学甚至是985高校,居然也出现在了补录名单上。 有人得知后欢呼:“以后孩子不用卷了,反正都能上大学!”但未来的教育方面真的会按照这样去发展吗? 要知道,生源减少并不意味着竞争消失,它只是改变了竞争的方式。未来或许缺乏特色的院校将被淘汰,但顶尖名校的竞争反而可能加剧。或许未来的教育,不再是看孩子“能不能上大学”,而是看孩子“上什么样的大学”。 更关键的是,就业市场不会因孩子变少而降低要求。当人工智能取代大量基础岗位,企业只会更青睐真正有能力的人才。现在的孩子,未来面对的可能是“学历通胀”,也就是平均学历越来越高,到时候虽然人人都能上大学,但好工作依然稀缺。 而且虽然辅导班的衰落表面上减轻了家庭负担,但“隐性竞争”才刚刚开始。有家长算账:“减负后每年省3万,孩子不用熬夜写作业了。”但另一批家长开始转向“高端私教”“国际课程”,甚至直接送孩子出国,这种高昂的费用让一些普通家庭只能望而却步。 所以,以后或许不是“躺赢”的时代,而是“精准努力”的时代。人口的变化,正在给教育按下“重置键”。过去靠刷题、拼学区房的模式终将淘汰,未来的孩子需要的是真正的学习力、适应力和创造力。 而作为父母,我们不必再焦虑“别人家的孩子报了哪个班”,但必须思考:如何让孩子在“宽松升学”的表象下,还能有更优秀的“技能”。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在线丨《学前教育免费了,未来躺平都可以上大学?》 文丨小王 编辑丨史叔
今年大学学费一涨,反而让很多家长和学生突然清醒了。砸20万读个普通二本冷门专
【261评论】【28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