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晋绥军200多名伤员在转移途中被日军突袭,日军残忍杀害所有伤员,女护士们也遭遇了极其残忍的折磨与致命暴行,196旅旅长姜玉贞得到消息后愤怒下令:“今后遇见日本伤兵一律就地处决,血要血偿,命要命还!”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37年10月,山西原平前线硝烟弥漫。 这里正进行着一场决定太原安危的惨烈阻击战。 就在不久前,一支由200多名重伤员和医护人员组成的转移队伍,在寻找安全地带途中,不幸遭遇日军伏击。 面对毫无抵抗能力的伤兵和医护人员,日军士兵冷酷地射杀了大部分伤员。 甚至残忍地将一些军官的头颅砍下,作为炫耀战功的“战利品”。 这场屠杀,是忻口会战期间日军累累暴行的一个缩影。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日军凭借优势装备,疯狂向华北腹地推进。 山西,作为阻挡日军南下的重要屏障,其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平型关战役后,中国军队后撤,山西战局吃紧。 忻口成为拱卫太原的最后一道北部防线。 而原平则是忻口防线的关键前哨。 能否守住原平,直接关系到太原乃至整个山西的安危。 面对日军攻势,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紧急部署。 他明确指出原平的战略枢纽地位。 命令封锁周边道路、布设地雷。 并调派工兵团抢修战壕、设置障碍物,构筑坚固防御工事。 守卫原平的重任,落在了晋绥军第196旅旅长姜玉贞肩上。 姜玉贞深知任务艰巨,他不仅要部署防御,更要提振士气。 在物资匮乏的战时环境下,他采取了独特方式来凝聚军心。 命令后勤部门想尽办法,确保前线士兵能吃上热饭。 后勤人员深入附近村庄筹集食材,厨师们在临时帐篷里日夜忙碌,为士兵们供应“羊肉大葱包子”。 当热腾腾、香气四溢的包子送到战壕时,士兵们排队领取。 这难得的温热食物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姜玉贞还备下了高粱白烧酒。 专门用于奖励那些在训练、构筑工事或战斗中表现突出的士兵。 他会在众人面前点名表扬,亲手将酒瓶递给立功者。 同时,他极其重视军事训练,督促士兵们练习射击、拼刺和战术动作,为即将到来的恶战做准备。 1937年10月3日,日军对原平发起了猛攻。 炮火覆盖阵地后,日军步兵在坦克掩护下推进。 姜玉贞指挥部队依托工事沉着应战。 士兵们利用地形和预设障碍顽强阻击。 阵地几度易手,双方在近距离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和巷战。 尽管日军火力凶猛,但姜玉贞部凭借高昂士气和灵活战术。 硬是顶住了日军第一天的猛攻,守住了阵地。 但是,惨重的伤亡不可避免。 激战过后,大批伤员需要后送救治。 姜玉贞安排医护人员护送伤员转移。 悲剧就在途中发生。 一支由200多名重伤员和医护人员组成的队伍,在偏僻小路上遭遇日军巡逻队。 面对毫无战斗力的伤兵和医护人员,日军士兵毫无怜悯地包围了他们,开始了冷酷屠杀。 伤员们纷纷倒在血泊中。 更令人发指的是,一些日军士兵竟将阵亡军官的头颅砍下带走,作为野蛮“战利品”。 随队的女护士们也惨遭凌辱和虐杀。 消息传到前线,姜玉贞悲愤交加。 他立即下达严厉命令。 今后所有伤员后送,必须由精锐敢死队武装护送! 如果兵力不足以提供有效保护,宁可让伤员留在前线与阵地共存亡,也绝不允许他们再落入日军手中。 他咬着牙补充道:“往后,但凡在战场上遇到日本伤兵,一律就地击毙!对这些毫无人性的敌人,唯有以血还血!” 这道命令,饱含着对战友惨死的悲痛和对日军暴行的切齿痛恨。 此后的战斗更加惨烈。 姜玉贞的部队怀着复仇怒火,战斗意志空前高涨。 他们在原平的每一寸土地上与日军反复争夺,寸土不让。 士兵们抱定必死决心,以血肉之躯顽强阻击。 原平阻击战整整持续了七天七夜。 尽管付出了巨大牺牲,姜玉贞部成功地将日军主力死死拖在原平城下。 极大地迟滞了日军的推进速度,为忻口主阵地争取了宝贵的布防时间。 这场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阻击战,成为了中国军队在忻口会战中顽强抵抗的悲壮篇章。 主要信源:(人民政协网——姜玉贞率部誓死守原平)
1937年,晋绥军200多名伤员在转移途中被日军突袭,日军残忍杀害所有伤员,女护
琴音流转
2025-08-02 19:26:5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