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印第安人是中国人后代?400年种族灭绝,解读印第安人血泪史。 晨曦漫过落基山脉的峰顶时,亚利桑那州的印第安部落正举行晨祷,穿鹿皮衣的老者举起鹰羽权杖,对着初升的太阳吟唱古老歌谣,权杖顶端的绿松石在光线下泛着幽蓝 —— 这抹色彩,和黄河流域出土的商代玉器惊人地相似,没人说得清,这种巧合是否藏着跨越太平洋的血脉密码。 民间一直流传着离奇的关联,19 世纪末,墨西哥农民在耕种时挖出过一批陶俑,眉眼轮廓像极了中国西北的胡人俑,连衣摆的云纹都如出一辙,更有人说,印第安语里 “人” 的发音接近 “殷”,仿佛是三千多年前商人流亡时的口音残留。 这些碎片式的线索,让 “殷人东渡” 的猜想像野草般疯长。 但实验室里的结论更冷静,基因学家比对了美洲各地原住民的 DNA 样本,发现它们与西伯利亚叶尼塞河流域的族群共享最多标记。 结合冰川期地质数据,更可信的推测是:一万两千年前,一群追猎猛犸象的东亚猎人,踩着白令海峡的冰桥踏入美洲,在这片大陆繁衍生息成后来的印第安人。 他们在隔绝中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文明,玛雅人在热带雨林里垒起巨石建筑,台阶的角度精确到能让春分日的阳光恰好照亮神庙深处;印加人在安第斯山脉凿出的石路,即便经历千年地震,石块衔接处仍插不进一张纸。 1492 年的秋天,这一切被陌生的帆影打破,哥伦布船队靠岸时,加勒比部落的印第安人举着椰子酒迎接,以为是天神降临,他们教这些金发碧眼的客人种植木薯,分享储存玉米的地窖,却没料到,善意换来了日后的灭顶之灾。 转折从土地争夺开始,欧洲殖民者想要印第安人的玉米地、铜矿,更想驯服这些 “不服从” 的族群,他们带来的火枪轰鸣着撕裂部落的宁静,更可怕的是随船队而来的天花病毒 —— 印第安人的身体里没有对抗这种病毒的抗体,一个村庄往往在一周内就空无一人。 更黑暗的手段藏在基因里,现代 DNA 检测显示,拉美混血人群中,欧洲男性的 Y 染色体占比超过七成,而母系基因几乎全是印第安人的。 这意味着,殖民者在屠杀印第安男性的同时,强迫女性为他们生育后代,秘鲁的档案里还留着 16 世纪的记录:西班牙殖民者把印第安男性拖去矿山挖矿,直到累死,女性则被分给殖民者当仆役。 美国建国后,驱逐变本加厉,政府派军队猎杀野牛,因为他们知道,野牛是平原部落的食物来源、衣料来源,甚至是精神图腾,从 1870 到 1890 年,北美野牛从 1300 万头锐减到不到 800 头,苏族部落的老人回忆,那段时间 “空气中都是牛肉腐烂的味道,河水里飘着野牛的骸骨”。 如今的印第安人,大多住在政府划定的保留地,新墨西哥州的保留地里,年轻人靠制作银饰谋生,纹样里还能看到祖先的图腾;亚利桑那州的印第安学校,孩子们一边学英语,一边跟着长老念古老的歌谣,他们的人口慢慢回升到 300 多万,却再也回不到从前的规模。 这样的命运并非孤例,非洲南部的科伊桑人,曾是卡拉哈里沙漠的主人,殖民者到来后,他们的土地被圈成农场,独特的 “搭嘴音” 语言因族群分散而渐渐失传,如今能说流利科伊桑语的人已不足千人。 历史总藏着没被揭开的面纱,就像中国的三星堆,那些青铜神树、纵目面具,到底是哪群人的智慧结晶,至今没人能完全说清,印第安人的身世也好,三星堆的谜团也罢,都在提醒着:人类走过的路,远比书本上写的更曲折,更值得慢慢探寻。
“滚!你也配拿着中国护照?”洛杉矶领事馆窗口的话,像耳光抽在高天韵脸上。这时候她
【8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