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6年,一个瘦到脱形的老人忽然打破沉默,看着身旁的妻子,用尽力气问:“你说,三十年后还有人记得我吗?” 问这话的,是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一个为国家铸造了最强盾牌的人,临终前最担心的,居然是被遗忘。 这听起来,多少有些讽刺,邓稼先的一生,究竟藏着怎样的光和影,以至于走到生命尽头,最大的恐惧是彻底被抹去? 这个问题,当时没人能回答他,不过十三年后,也就是1999年,国家用一场盛大的追授仪式,给出了一个响亮的答案。 直到“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颁给了邓稼先,当他隐姓埋名几十年的事迹第一次公之于众,整个国家都震动了。 然而,要真正看懂这个人,我们得回到他主动走进那片阴影的起点。 在1958年的一天,邓稼先接到一项绝密任务,当时的新中国,急切地想把国防安全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原子弹的研发迫在眉睫,邓稼先,就是被选中的那个人。 这个任务,也意味着他要从人间蒸发,但邓稼先只有几个小时回家收拾东西,面对妻子许鹿希,千头万绪只能汇成一句轻描淡写的“要出差”,又补了一句“时间可能会长一点”,可他不能说去哪儿,更不能说去做什么。 谁知,这一走,一个叫邓稼先的顶尖物理学家,就从所有人的世界里消失了。 这一个家庭的漫长等待也正式开始,许鹿希一个人,扛起了照顾老人和孩子的全部生活,丈夫在哪,是死是活,她一概不知。 可面对邻居和朋友的猜疑甚至闲话,她只能把所有委屈和思念压在心底,这片阴影,一罩就是二十八年。 而在邓稼先消失的这些年里,他的人生正以另一种方式,绽放出刺眼的光芒,当国家一声召唤,他便把自己的一切都投了进去,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最核心的理论设计,都出自他手。 可他不是那种只躲在办公室里画图纸的科学家,中国的几十次核试验,他有三十多次都亲赴现场。 在戈壁滩上,邓稼先总是在最危险的时刻冲在最前面,处理各种棘手的技术故障,那一声声巨响和腾空而起的蘑菇云,就是他用生命点亮的光,也是新中国敢于挺直腰杆的底气。 而光芒越亮,背后的代价也越沉重,直到1971年,离家十三年后,邓稼先才第一次回家,岁月早已把他从一个风度翩翩的学者,熬成了一个头发花白、面容憔悴的陌生人,当他站在家门口,儿女甚至没能第一时间认出他,短暂的团聚后,他又匆匆返回岗位。 但命运的残酷还不止于此,1979年,在一次核试验事故中,为了寻找没有爆炸的核弹弹头,他在毫无防护的情况下,进入了高辐射区域,正是这一次暴露,彻底摧毁了他的健康,1985年,他被确诊为直肠癌晚期。 即使拿到了癌症的“死刑判决”,邓稼先也没停下,他在病床上看完了一份又一份研究报告,带出了一个又一个学生。 为了活下去,邓稼先前后动了三次大手术,可癌细胞还是疯狂扩散,手术后的剧痛,让他整夜无法入睡,止痛针从一天几针,到后来一小时就得打一针,即使这样,他也只是默默咬住枕头,不肯发出一声呻吟,怕妻子听见会难过。 当生命快到头了,邓稼先忽然说,想再去天安门看看,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他最后一次凝望这个他用一生守护的国家的图腾。 直到1986年7月,邓稼先全身大出血,生命进入倒计时,意识模糊之际,他握住妻子的手,低声说出了一生的亏欠:“这辈子对不住你。” 紧接着,他用最后一丝力气,为自己这辉煌又无声的一生,做了个总结:“如果有来世,我还是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选择你。” 邓稼先走了,安静地走完了他沉默而忠诚的一生,邓稼先和他家人的“影”,换来了国家的“光”,今天,他的名字早已刻在功勋簿上,再也不用担心被人遗忘。 邓稼先用他和家人的“影”,换来了国家的“光”,我们今天享受着这份“光”,是不是也该回头看看,如何才能让未来的英雄们,不必再走入那片漫长的“影”? 【信源】澎湃新闻——30年后,人们会记住我们吗?会!永远铭记!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
时光旧梦远
2025-08-02 23:15:2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