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强经济学家拉詹接受美媒采访表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印度根本没有能力学会中

古木过去 2025-08-03 11:14:28

印度最强经济学家拉詹接受美媒采访表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印度根本没有能力学会中国的发展模式,印度不应该和中国搞竞争,因为根本赢不了,印度应当彻底放弃在制造业上的幻想。 这些年印度大力推动“印度制造”,希望借此带动出口和就业。不过拉詹并不觉得这套方案靠谱。 他看到的数据是印度整个服务行业的出口已经占了全球4.5%的份额,可印度制造业出口只有1.5%。 印度很难像中国那样,通过庞大的制造业体系撬动全球市场,因为各种东西都落后不少。 谁都知道中国刚发展制造业时,并不是高端技术起家,主要靠大量劳动力和稳扎稳打的基础设施。 但印度和中国走的不是一条路,印度工厂里的工人,普遍教育水平不高,身体也没那么健康。长期缺少教育和医疗投入,许多印度工人在效率、技能上都跟不上。 现在的工厂越来越数字化和自动化,不是靠人拼命加班就能搞定的。中国这几年工厂里到处是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生产线一开起来井井有条。 反观印度这边,设备大多已经不太新,工厂效率一直上不去,想大规模扩张很难。 就算印度有了高素质工人,还是要面对更基本的问题。物流很不方便,道路老是堵,遇到雨季货运会变得非常慢。中国的高速铁路让货物可以快速到港口、机场,整个供应链一气呵成。 印度这些方面差得不少,运输问题让出口变慢,成本也高。只要这些短板补不上,印度制造想和中国打对台戏就够呛。 拉詹还提到全球经济的格局已经发生了改变,大规模复制中国当年那种制造业崛起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一来,大型产业链被中国已经牢牢占住,而且还在不断升级。二来,世界市场已经饱和,过去那种全球无障碍流动的格局很难再有了。 很多国家对外国制造品有了更高的门槛,这些对于急于“弯道超车”的印度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阻碍。 对于政府的支持方案,拉詹其实也很直接,他觉得东西没用对地方。“印度制造”补贴更多砸在了芯片这种高资本投入的行业,却没有放在可以吸纳大量就业的服装和轻工业等领域。 拉詹认为,这种做法等于没抓住重点。工厂没有创造出足够多的就业岗位,等于白忙一场。 那印度还有路可走吗?拉詹的态度是肯定有,但得换赛道。他觉得印度在服务业上的基础非常扎实,从IT咨询到软件开发、远程医疗这些领域,都有很强的竞争力。 如果能够扩大投资到教育和技术培训,让更多人掌握新技能,印度就能在全球服务业市场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发展服务业不光关乎挣钱,还与环境和社会结构息息相关。与中国当年靠制造业起飞但也伴随环境污染不同,印度可以在服务业上做得更绿色。 比如金融、设计、IT、远程服务这些行业,基本不怎么靠重工业,不会产生什么污染,还能把就业机会带到全国各个地区,缓解大城市压力,让农村和小地方的年轻人也能找到好工作。 拉詹警告说,如果印度只盯着制造业,那很容易错失更好的发展机会。中国崛起靠的是时间窗口和一整套独有的资源优势,而这些现在已经很难再被复制。 印度再抱着制造业情结不放手,最后很可能抓不到重点。人口红利也并非长久之计,如果不抓紧提升教育和医疗水平,未来很快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他还提到中美贸易战为印度带来的契机,一些跨国企业的确在找“下一个中国”,越南和墨西哥都已经行动很快。 印度如果要赶上,只能靠结构改革和吸引外资,单靠高关税或政策保护是走不通的。服务业正是一个能够让印度跳出制造业困境的出口,既适合本国情况,也顺应全球环境趋势。 拉詹最后还是讲得很明白,为了可持续发展,不能把希望全押在制造业,要把重心分配到服务业上。 只有两个领域一起发力,印度才有可能跑出自己的道路,跟中国发展成为互补关系,而不是无休止的竞争对手。对于现在的印度来说,认清局势、调整方向,比死守一条老路更加重要。

0 阅读:3
古木过去

古木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