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率先提出武汉“封城”举措的李兰娟院士,为国家立下了卓越功勋,可谁都没料到,这位在医学界威望极高的专家,竟是靠着自学中医,才有了后来声名远扬的院士之名!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2020年初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国人民记住了一个名字,李兰娟,那张被口罩勒出深深痕迹的脸庞,那双布满血丝却依然坚定的眼睛。 这位73岁的老人在武汉最危急的时刻喊出了"封城"的建议,这个决定最终保护了千万人的生命。 很少有人知道,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医学之路,竟是从赤脚医生的竹篓里开始的。 浙江绍兴夏履桥村的乡亲们至今记得,1970年那个扎着麻花辫的姑娘背着药箱走家串户的样子。 李兰娟的从医选择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她放弃了省城杭州的教师工作,主动回到贫困山区当赤脚医生。 当时农村连最基础的消炎药都稀缺,这个倔强的姑娘就带着村民上山采草药,自己琢磨着把《本草纲目》里的方子用在临床上。 那些年她练就了特殊本领,用手电筒照着喉咙就能判断病情,摸着脉搏就能开中药方子。 在浙江医科大学读书时,李兰娟创造了两个"第一":班里第一个入党的学生,成绩永远排第一的学霸。 但命运给她开了个玩笑,因为近视度数太深,毕业分配时被"发配"到传染科,当时人人避之不及的"危险岗位"。 正是在这个别人眼中的"冷衙门",她亲手接生了3000多个婴儿,创下零感染的纪录。 1986年去香港进修时,她发现国外同行都在用人工肝技术,回国后硬是带着团队从零开始,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李氏人工肝系统。 2020年1月18日,73岁的李兰娟连夜奔赴武汉,在疫情最严重的金银潭医院,她发现每个病人都在向外扩散病毒,当即向国家建议"不进不出"的封城措施。 这个决定需要巨大勇气,要知道当时正值春运高峰,武汉有900万常住人口。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关键决策为全国疫情防控赢得了宝贵时间,在武汉的58天里,她每天只睡3小时,脸上被口罩勒出的压痕成了抗疫标志性画面。 鲜为人知的是,这位传染病专家始终保持着对中医的钻研,在浙江医科大学任教期间,她系统整理了300多个民间验方,后来研发的"抗新冠二号方"就源自这些积累。 2022年上海疫情时,她提出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被写入国家诊疗方案,这种"西医治标、中医固本"的思路,正是源自她早年在山村行医的经验。 如今77岁的李兰娟依然活跃在科研一线,她的团队正在研发新一代人工肝系统,从赤脚医生到工程院院士,这个不肯服输的老人用半个世纪诠释了什么是医者仁心。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的课堂上,她总爱对学生说:"医生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病人笑着走出医院。" 这句话背后,是3000多个平安降生的婴儿,是无数从肝衰竭中重生的患者,更是2020年春天武汉解封时那些重逢的拥抱。 【官方信源】 新华社2020年2月20日报道《李兰娟院士团队发布重大抗病毒研究成果》 央视新闻2020年3月8日专题《战疫巾帼》 《浙江日报》2021年6月15日头版《李兰娟:从赤脚医生到院士的抗疫之路》
2020年,率先提出武汉“封城”举措的李兰娟院士,为国家立下了卓越功勋,可谁都没
猫猫背茹茹
2025-08-03 12:25:00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