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贺龙接待起义代表时,看到身旁下属看对方的眼神不对,突然转头问道:这人你认识?下属则兴奋的脱口而出:这人是我的亲三哥啊! 参考文献:《马士弘:热血不冷历经沧桑百年激荡》、《《国共兄弟》:真实版“人间正道是沧桑”》 1949年,二野开始解放大西南,国民党军兵败如山倒。在战斗中,罗广文及其第十五兵团遭遇重创,可不仅没有得到蒋介石的安慰,反而被夺权。 对此,罗广文心生不满,再加上他的弟弟罗广斌是我党成员,于是他决心率部起义。而为表示自己的诚意,1950年1月,罗广文特意委派自己的得力助手马士弘为联络官,前往贺龙司令的军中商讨起义事宜。 可出乎意料的是,马士弘刚一到贺龙会议室,就被贺龙一直盯着看。随后,贺龙突然转头对一旁的人说:那个人你认识吗?此人急忙答道:是我三哥。 一时间,原本严肃紧张的谈判现场,居然变成了兄弟重逢,好不欢乐,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马士弘有一个兄弟,名叫马识途,两人都出生于四川省忠县石宝乡的一个书香之家。据马士弘的回忆:他俩的父亲当过督学,干过县长,在当地兴办教育、修水利干出了很大的成绩。 受父亲的影响,两人都勤奋好学,并且都对中国的现状很不满,一心想好好读书,将来为国家做点事情。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马士弘考入了中国大学经济系,马识途考入了南京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 但造化弄人,两人最终选择不同的道路。 当时国民党的军校来北京招生,马士弘没和家里人说就去了,成为国民党的一员。而马识途则在湖北省委组织部长钱瑛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名地下党员。 两人后来的发展截然不同,马识途的革命之路颇为坎坷,不仅被国民党四处追捕,就连他的妻子也壮烈牺牲,孩子不知所踪。 而马士弘则比较顺利,在罗广文的提携下,他一路干到第15兵团108军241师少将师长。不过尽管兄弟两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但彼此间依旧有相互帮助。 1940年秋,马识途的妻子刘慧欣与未满月的女儿马万清被捕,马识途也遭到追捕,情况十分危急,马士弘得知以后立刻出手救援。 一方面找罗广文求情,让国民党放松对马识途的搜捕;另一方面,在无法救援刘惠馨的情况下,他帮助马识途递了一封警告信给特务,告诉他们不要伤害孩子,否则将来一定找他算账。 在马士弘的努力下,马识途度过了危机,其女儿也在20年以后被寻回。 除此以外,马士弘还在抗日战场浴血拼杀,多有功劳。根据他的回忆,在上海淞沪抗战时,马士弘就隶属于左翼战区十八军,与敌人展开白刃战,付出了巨大牺牲。 之后南京保卫战失败,他担任国民革命军第88师264团的少校政训员,和所在部队打到了最后一刻,后来脱下军装涌进了教会设立的难民收容所。 在那里,他目睹了日军对中国人的迫害,从此决心与日军血战到底。在八年抗战中,他与日寇打了大小20余仗,其中,在坚守常德时马士弘所在的师被打到只剩几十个人。 还有在一次峡谷遭遇战中,马士弘作为营长冲锋在第一线,被日军子弹打伤额头,此后永远留下了伤疤。 从以上可以看出:马士弘虽然人在国民党,但一直心系共产党的弟弟,且一心为国而战,与一般的国民党反动派截然不同。 等到1950年罗广文准备起义,马士弘泽被委以重任,带着兵团武器配备及军需品的资料以及官兵的花名册,去十八兵团司令部向贺龙报到。 当时马士弘来到贺龙会议室,贺龙觉得两人关系不一般,于是扭头便问马识途,这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兄弟两人一别八年,如今再次见面自然喜极而泣。 借着两兄弟重逢,会场的氛围也变得活跃起来。既然彼此都是熟人,那自然就更好谈了。贺龙让马士弘转达罗广文,只要他真正接受改编,将兵团完整交出来,不但既往不咎,还属立功受赏。 马士弘完整的将消息带给罗广文,并认真的对他讲:这次我来是请示了贺龙司令的,看你是真起义还是假起义,你不要辜负了贺老总的好意呀。 有了马士弘的准信后,罗广文算是吃了定心丸,于是立即在第二天秘密清理了特务,完成了起义。在起义结束后,马士弘留在了成都,担任军政要职直至退休,最终于2016年去世,享年105岁 至于他的兄弟马识途,那更是前途无量,他先后担任成都军区管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党委书记、中共中央西南局宣传部副部长等重要职务。 在退休后,他又成为四川省作协主席,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其中小说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就被姜文改编为电影《让子弹飞》,直至2024年因病去世,享年110岁。
1950年贺龙接待起义代表时,看到身旁下属看对方的眼神不对,突然转头问道:这人你
寒烟锁重
2025-08-03 20:39:45
0
阅读: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