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年,68岁的索额图被活活饿死在宗人府。康熙尤不解恨,又下令抄了他家,杀光了他所有的儿子。5年后,康熙依然愤愤不平,又将一顶“千古第一罪人”的帽子,扣在了索额图头上...... 索额图出生在1636年,满洲正黄旗赫舍里氏家族,他的父亲索尼是清朝开国元勋,曾辅佐多位皇帝,并在康熙继位时成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索额图作为索尼的第三子,早年靠家族荫庇进入宫廷,当上侍卫,从三等升到一等。他不是那种只会靠关系混日子的家伙,能力确实过硬。康熙八年,他参与了擒拿鳌拜的行动,那时候康熙才十几岁,鳌拜权倾朝野,索额图跟其他侍卫一起帮忙把鳌拜拿下,让康熙亲政。这件事让他升官,成了吏部侍郎,后来又转国史院大学士。说实话,这步棋走得稳,帮他奠定了在朝廷的地位。 康熙十二年,三藩叛乱爆发,吴三桂他们在南方起兵,索额图随军出征,负责后勤和策略。他帮着协调粮草,确保军队不缺供给,还参与平定耿精忠和尚可喜的势力。这场乱子打了八年,索额图奔波前后线,出力不少。之后,康熙二十二年,收复台湾时,他又在朝中统筹资源,买船买炮,支持施琅渡海作战。台湾统一后,他加了太子太保的衔头。这些事迹让他在军事上站稳脚跟,成了康熙信得过的肱骨大臣。 外交上,索额图也有一手。康熙二十八年,他当首席使臣去尼布楚跟俄国人谈判,争边界,签了条约,定了中俄东段界线。这事在清史上挺重要,避免了边境冲突。他由此升到保和殿大学士,还兼领侍卫内大臣。话说回来,他家跟皇室关系近,他的侄女赫舍里氏是康熙的第一任皇后,生了皇太子胤礽。所以索额图自然跟太子走得近,在东宫帮忙处理政务,拉拢官员,形成太子集团。这本来是家族利益,但也埋下了隐患。 康熙四十二年五月,康熙在塞外接到报告,说索额图帮皇太子“潜谋大事”,涉嫌图谋不轨。他马上下令逮捕索额图,押回北京,关进宗人府。那地方是专门管皇族和贵族的牢房,索额图被锁上重链子,断了饮食。几天下来,他就撑不住了,到九月,被活活饿死。康熙听说后,说这是绝食抗命的表现,没一点怜悯,直接下旨抄家。官兵把索额图的宅子翻了个底朝天,财产全充公。他的儿子格尔芬和阿尔吉善被处死,其他子孙革职流放。赫舍里家族从此一蹶不振,仆人散了,宅院封了。 康熙这么狠,是因为索额图触了逆鳞。太子被立得早,周围人等不及康熙退位,就想推波助澜。索额图作为太子集团头目,卷得深。康熙对皇权敏感,卧榻之侧不容人鼾睡。他先前就列举过索额图的毛病,像纵容家人贪污什么的,但还留了余地。现在彻底爆发,索额图成了替罪羊。饿死这招阴损,表面是绝食,实际是断供逼死。抄家杀子,更是斩草除根,断了家族后路。 康熙四十四年,他继续清理太子余党,革了不少官员的职,赫舍里家族财产进一步被没收,族人迁出京城。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在热河行宫,康熙又废了太子,对大臣们数落罪行,特别点名索额图,说他结党营私,威胁王朝,叫他“本朝第一罪人”。这话说出口,就写进了实录,永留青史。索额图的另外儿子耿额也被处死,亲属贬为奴籍,府邸拆了,土地分给别人。孙辈流放到边疆,很多在路上就死了。 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在谕旨里重申索额图的罪,禁任何人提他的功劳。赫舍里氏丢了贵族地位,族谱销毁,后代不得入仕。索额图一生从功臣变罪魁,直系血脉断绝,家族影响力没了影。想想看,他帮康熙那么多,早年擒鳌拜、平叛乱、签条约,这些功劳本该传世,可因为卷入储位争斗,全抹了。权力这东西,玩火自焚,康熙的帝王心术也够绝,表面仁政,实际对威胁零容忍。 索额图的下场,反映了清朝君臣关系的残酷。出身好、能力强,本该荣华一辈子,可野心太大,站错队,就全完了。历史上多少权臣这样,康熙对索额图的处理,表面是家事,实际是为皇权扫障碍。赫舍里家族从顶峰跌谷底,后人只能在边疆苦熬。康熙晚年九子夺嫡,更乱,这事开了头。
1703年,68岁的索额图被活活饿死在宗人府。康熙尤不解恨,又下令抄了他家,杀光
混沌于浮云
2025-08-04 00:15:00
0
阅读:0